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调查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化交往的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对高中生的外语学习而言,单纯的课堂学科知识的学习己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他们的需求。社会越来越关注高中生中西文化的习得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己经作为普通高等中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写进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以下简称《课标》)。因此,在高中外语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融入文化理念、内容及策略等来熏陶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要营造真实的跨文化情境,让学生感知和把握中西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在中学,《课标》中跨文化意识的要求却仅仅停留在文字上,并未落实在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可见,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尤显必要。本研究将要回答两个具体问题:1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现状如何?2影响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现状的因素有哪些?为了回答以上问题,作者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实验高中进行调查研究。以新课标和人教版英语教材为依据,将问卷调查、测试、访谈结合在一起,来探明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首先从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段随机抽取120名学生,并通过对五位学生的访谈对问卷进行补充。同样也抽取教龄不等的三位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结果的收集和SPSS对结果的分析,表明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教师的信念,教育环境和学校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结果显示的高中生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现状如下:一方面,学生对英语文化有很高的兴趣并能够主动扩大自己的文化知识意识。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仍然没有将跨文化意识作为学习目标,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并不十分乐观。大多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培训而不是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因素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在得出研究结论后作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提出以下几点尝试性的建议:首先,学生应明确英语学习不完全等同于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得“高分”,而是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所以在今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全面领会词汇、语法和文化的融会贯通。其次,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跨文化知识。第三,教师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多注重文化教学、策略教学,并应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及时更新知识。第五,学校应多为学生提供学习跨文化知识的机会等。最后,作者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能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提供一些参考,同时还希望引起更为深刻的研究探讨,从而进一步促进初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力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微课是信息技
分析苏州婚纱产业架构、品牌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现代婚纱品牌创意思路。解读苏州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雅致秀丽、精巧细腻、柔和灵动的人文风貌,以此为立
本文以目的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文化宣传与信息重构的角度探究了企业外宣翻译中的文化及信息缺省现象,并对陕西企业外宣资料进行实例分析,从语言结构和文化宣传方面提出了
本报讯(记者曹文娟)7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会上表示,交通运输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
报纸
针对具有一节拖车的移动机器人在原点位形的反馈镇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σ过程的非连续控制方法。利用坐标变换和输入变换建立了系统的链式形式模型,并证明链式系统与原系统是
“流水线”最初是一种生产方式,产品制造由此有了显著的“规模效率”。流水线和规模化生产大大推进了现代工业文明,百年来不断进化与迭代。流水线是启动“规模经济”的一种思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所有对合作学习研究的专家告诉我们:合作才是学习之本,没有合作就没有正真的学习。哈佛大学瓦格纳在2015年出版的《教育大未来》里提到未来职场中七个关键力,其中就有“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