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鬼臼毒素是北美洲地区的盾鬼臼(足叶草,podophylliumpeltatium),和我国西藏等地的桃儿七的根茎部提取物。80年代国外有人发现低浓度鬼臼毒素(0.5 %)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明显。鬼臼毒素可抑制正常角朊细胞和宫颈癌细胞的细胞增殖过程以及抑制这些细胞对核苷酸的摄取和DNA的合成。外用时通过抑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细胞的分裂增值过程,使之坏死脱落,从而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鬼臼毒素酊剂作为WHO推荐的治疗尖锐湿疣的一线药物。目前,已有酊剂和膏剂上市并也用于临床。该药的酊剂中,其溶媒主要为乙醇,故对粘膜的刺激性较大。而膏剂在使用后,还需洗去赋性剂,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本课题针对以上问题,重新选择一些对外阴粘膜无刺激的溶媒,做成搽剂。以达到减少刺激性的目的,提高病人的顺应性。第一章主要从溶解度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对鬼臼毒素进行了处方研究工作。最终确定了处方的组成和工艺。在处方中加入了辅料HP-β-CD,提高了制剂的稳定性,减少了制剂的刺激性。第二章对鬼臼毒素搽剂的质量控制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按照新药报批资料的要求对制剂质量部分进行了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中线性方程为:A=12738C + 9930.1,相关系数r2=0.999 9,鬼臼毒素在10μg·ml-1 ~ 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回收率在99.4~101.5 %范围,RSD低于2 %。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0 ng和3.0 ng。第三章按照《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鬼臼毒素搽剂的刺激性和致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鬼臼毒素搽剂在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有轻微刺激,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刺激性不会增加;致敏试验中致敏阶段与激发后的皮肤反应综合评分及皮肤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激发后的皮肤反应为刺激性反应,不属于致敏性反应。结果该搽剂的刺激性小于市售酊剂,无致敏性。第四章对鬼臼毒素搽剂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影响因素、加速实验、长期实验三方面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