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ière)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底部渗灌系统下设置四种规格无纺布容器(7cm直径×9cm高、7cm×12cm、7cm×15cm、10cm×15cm)培育油松播种苗,两种规格黑塑料容器(10cm直径×15cm高、10cm×20cm)和两种无纺布容器(10cm直径×15cm高、10cm×20cm)培育油松移植容器苗。通过对无纺布容器不同规格下油松播种苗生长,以及容器不同类型和规格下不同苗龄油松移植容器苗生长和造林效果的研究,深入探究了底部渗灌系统下无纺布容器应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以期找到适合的无纺布容器规格和造林苗龄型,研究结果表明: (1)播种培育的油松容器苗(1-0),无纺布容器7cm(直径)×15cm(高)与底部渗灌系统之间的搭配更有利于苗木的生长,苗木规格显著优于较小容器所培育苗木,而且苗木体内养分含量与更大规格无显著差异,甚至部分养分含量更高,苗高、地径以及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2.78cm、2.29mm、1.15g·株-1,从经济环保角度考虑,7cm(直径)×15cm(高)无纺布容器最适宜培育油松播种苗。 (2)在底部渗灌系统下选用无纺布容器培育1-1型油松移植苗是可行的,且规格为10cm×15cm的容器所培育的苗木与10cm×20cm质量都较高,二者之间各形态指标及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保证苗木质量前提下,从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角度考虑,规格为10cm(直径)×15cm(高)的无纺布容器是较为合适的,其苗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分别为23.57cm、6.01mm、10.96 g·株-1,苗高、地径较国家行业标准LY1000-91容器育苗技术油松移植容器苗1-1型分别高出96%、100%。 (3)在对移植容器苗造林一年后,油松1-1型的苗高、地径等形态指标明显优于2-1型,同时营养积累在1-1型苗木中较多,叶中最为明显,因此底部渗灌下培育的油松移植容器苗1-1型造林效果更好。而不同容器培育的1-1型苗木在造林后各指标无显著差异,规格为10cm(直径)×15cm(高)的无纺布容器在保证造林效果的同时,能够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省人力的目的,更适宜作为育苗容器,其造林后苗高、地径以及生物量分别为32.34cm、12.48mm、43.15 g·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