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比较“膝七刀”针刀疗法、膝关节术后方及“膝七刀”联合膝关节术后方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差异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于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刀组:“膝七刀”治疗,1次/周;中药组:膝关节术后方,免煎颗粒,口服,2次/日,早晚饭后温水冲服;联合组:“膝七刀”联合膝关节术后方,治法同上。每组30例患者,三组均治疗三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分别对三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相关指标和主要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进行记录分析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用SPSS 24.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判定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中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IQR)来表示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计数资料用比率或频数表示。计量资料三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者Kruskal Wallis非参数检验,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z检验,各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选用配对t检验或符号秩和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多独立样本的Kruscal-Wallis H检验。结果:(1)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针刀组和联合组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受限等方面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疗效持久;联合组、中药组在肿胀、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疗效持久;联合组在腰膝酸软及潮热盗汗方面优于针刀组(P<0.05),在疼痛、关节功能受限方面优于中药组(P<0.01)。(2)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后,三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4周后随访,针刀组和联合组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针刀组和联合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针刀组对膝关节疼痛的缓解优于中药组(P<0.01)。(3)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方面:治疗后,三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4周后随访,针刀组与联合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针刀组和联合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针刀组的改善优于中药组(P<0.01)。(4)中医症候疗效方面:针刀组总有效率为80.0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66.67%;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膝七刀”疗法、膝关节术后方及“膝七刀”联合膝关节术后方均对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有一定疗效。“膝七刀”联合膝关节术后方,将“膝七刀”之优势与膝关节术后方之长处相结合,取长补短,可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及潮热盗汗等临床症状,疗效持久,同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可作为本病的一种治疗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