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就建立了资本市场,但是至今为止,银行业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绝对核心。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社会体系中非金融部门的间接融资从2006年的91%下降到了84%,尽管银行融资比重有所降低,但仍可表明银行贷款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作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和最主要融资对象,却总是被当作独立的个体,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被忽视。目前在国内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共有16家,其资产规模已占到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的70%以上,净利润占商业银行业总利润水平的80%以上,这表明上市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商业银行是否对企业具有监督作用,对于我国企业和银行的双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第一章是从理论方面来阐述商业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的重要意义。第二章先对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监督作用的研究分析起了做了综合概述,再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三章中,本文将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利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企业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其建立实证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第四章是实证结果分析。最后一章主要通过结合前文的分析研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监督水平和质量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