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现代测绘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球形态和全球经济状况已可以用数字来描述。“数字地球”已家喻户晓,它推动了作为其技术支撑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人们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畅游的同时,享受信息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是如何收集、分析、整理和正确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本论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前端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过程中常见错误的处理方法。本论文从七个方面对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章,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章,讲述数据的涵义及数据类型;第三章,阐述数据的测量尺度;第四章,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第五章,对GIS数据进行分析;第六章,结合实例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常见错误的处理方法;第七章,结束语。数据是用以载荷信息的载体。它可以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物理符号,数据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本、图像、声音等都可以归入数据的范畴。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但并非就是信息,只有对数据收集并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具有属性、空间和时间三个基本特性。数据可分为三种类型:空间特征数据(定位数据)、时间属性数据(尺度数据)和专题属性数据(非定位数据)。为了描述地理世界,对任何事物都要鉴别、分类和命名。这些都是量测的组成部分。它们所使用的参考标准或尺度是不同的。衡量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测量尺度由粗略至详细依次为命名量、次序量、间隔量和比率量四个层次。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是数据,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灵魂,只有具有优良的数据,才能建立优良的地理信息系统。本论文第四章重点讨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来源。由于应用目的不同,行业需求不同,使地理空间数据不论是在内容和结构上,还是侧重点和要求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不同的GIS系统的数据其来源也是有差别的,综合各方面的情况,GIS的数据来源主要有:航空航天遥感测量:地图数字化;全野外数据采集;合成孔径雷达;近景摄影测量;其它数据等六个方面。第五章从空间数据质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数据质量等方面入手。探讨建立空间数据的质量体系与质量控制的方法。GIS数据具有选择性、可靠性、时间性、完备性、详细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性。影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他们是: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空间现象表达和空间数据处理误差。地理信息系统的误差主要有观测误差,属性误差,处理误差,输出误差,应用误差,逻辑误差和几何误差等。地理信息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质量评价过程,多尺度评价依据的时效性与唯一性,对数据的测试与报告等方面。空间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有手工法,元数据法和地理相关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在收集、加工、处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数据错误,对错误数据的处理是一件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分析与排查应贯穿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个过程之中,防止错误数据进入地理信息系统,确保数据正确可靠。本论文第六章就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结合工作实际给出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