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分子二维纳米结构制备及SPM表征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1990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科技的发展为微型器件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及方法。相应仪器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为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观测及操纵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它们以分子为基本构造单元,通过分子与分子或者分子与衬底间的相互作用力生长成为纳米尺度的微结构。有机分子由于其易于制备,多种可变换的官能团,繁多的种类和性质,适宜的分子尺寸在纳米结构的制备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分子设计、化学合成、结构表征、自组装/自组织薄膜制备和SPM测试等方法探寻了利用有机分子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来制备二维纳米结构。文章总结了有机分子在制备纳米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描述了自组装方法和自组织方法;探讨了一种具有自发有序结构的双组分自组织薄膜的制备;利用一种线性烷烃链三取代的卟啉衍生物在HOPG表面构建了二维薄膜;通过叠氮化合物与C60的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C60衍生物,研究了C60Py在Au表面的自组装行为;探索了有机金属串配合物在Au表面上的自组装行为。研究结果为分析Cr5(tpda)4(NCS)2分子的分子电子学性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功能薄膜材料的开发和研制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近几十年来成功研制出了许多种功能薄膜材料,其中Co/BaTiO_3纳米复合薄膜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薄膜是这些新型功能材料中的两种。Co/BaTiO_3纳米复合薄膜是一种独特的复合体系,其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和磁性质,在电子器件和光学材料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Fe-Al金属间化合物薄膜是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研究用靶的主
镧掺杂钛酸铋((Bi_4-x)La_x)Ti_3O_(12))以其高剩余极化强度、良好的疲劳强度和介电响应快等优点,在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上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虽然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要使其成功地应用于FRAM器件上,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如因剩余极化强度不够大,所制得FRAM的容量偏小还不能与现有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等器件竞争等。现有
  本文首光综述了量子信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内容,然后注意到随着单粒子隐形传态在理论上和实验上的成熟,讨论了施密特分解的三粒子态和二粒子一般态的传输。  本文提出了利
本文首先对时域掩蔽和空间去掩蔽现有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做了详细的阐述。然后从实验上探讨了掩蔽和被掩蔽声源在水平面方向分离时的前向掩蔽效应并作出了新的理论探索。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