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语块理论逐渐成为语言学界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国外有关语块的研究早于国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可以为对外汉语语块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现有的汉语语块本体或习得研究中,一部分是基于语料库的描述性研究,一部分是基于语言习得的应用性研究,结合心理语言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进行语块理论的研究比较少见。本研究以此为突破口,旨在探讨中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汉语语块习得的心理加工和表征模式,并以此构建以语言水平和语块的固化程度作为变量的心理表征模型。首先,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国内外的语块研究和第二语言的心理表征研究。其次采用周惊的定义,明确了语块与词、词组、熟语、构式、句子和语篇等语法概念的关系,将其划分为固定结构、框架结构和关联结构三种类型。然后综合运用语法、语料库和语感等手段,选出30个语块,用于进一步的实验。最后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中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对语块的心理加工及表征模式。本研究选取了60名来自南京各大高校的留学生,采用在线语法判断和自定步速阅读两种实验手段,运用心理语言学和统计学等相关知识,考察以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语块习得的心理加工及表征模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汉语语块可能以整体形式表征在学习者的心理词库中;(2)汉语水平的差异会影响语块的表征形式。这种影响表现为,汉语水平越高,其心理词库中语块就多为整体表征。(3)语块的固化程度可能会影响语块的表征形式。具体表现为,在同一水平的学习者中,固化程度越高的语块在心理词库中是以整体性表征为主,固化程度越低的语块则是以分析性表征为主。由于部分实验结果不具备差异显著性,因此本文提出一个假设模型。在这一模型里,就中级水平学习者而言,语块以整体性表征为主,非语块则是分析性表征为主。语块内部只有固定语块为整体性表征,其他两类语块两种表征形式兼有。对高级水平学习者而言,语块也是以整体性表征为主,非语块以分析性表征为主。语块内部中固定语块、框架语块和关联语块这三类语块都以整体性表征为主,且三者之间随着固化程度的提高整体性表征特征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