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远缘杂交,将抗灰霉病的多毛番茄PI134417单株和园艺性状优良的轮回亲本99165-30杂交,再利用F1代单株和轮回亲本回交,获得了用于构建图谱的BC1分离群体200株,设计染色体铆定CAPS和SSR引物,将CAPS和SSR技术所得数据结合前面课题组AFLP技术的数据构建高饱和遗传图谱。同时对BC1株系进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对番茄灰霉病抗性基因进行了QTL的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CAPS和SSR标记方法将遗传连锁图谱进一步完善,构建了一张定位与染色体上的长度为1315cM,包含363个分子标记的番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每个连锁群长度在53-150cM之间,标记间平均图距为3.72cM。2.利用CAPS和SSR标记对1-12个连锁群分别定位为2、3、6、7、12、11、9、10、8、1、5、4条染色体。3.对控制番茄灰霉病的基因进行了定位。鉴定出番茄叶片抗灰霉病的位点2个,一个位于LG1,在番茄第2条染色体上,与E40/M59-8标记连锁,其LOD值为4.58,贡献率为10.3%,效应值为-0.056,侧翼标记为E36/M48-3和E40/M61-11,区间为4.7cM;另一个位于LG2,在番茄的第3条染色体上,在T1621标记和P21/M48-2标记之间,其LOD值为4.63,贡献率为10.4%,效应值为-0.0052,区间为11.6cM。本试验的研究结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可参考的标记,为加快番茄抗灰霉病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可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