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松花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内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解译2006年、2010年、2014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研究区的遥感影像,得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对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利用SCS-CN水文模型,对研究区年产流量进行模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水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尺度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百分比与水质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处于发展期。(2)2006—201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百分比变化量分别为:旱田面积百分比减少10.69%;建筑用地面积百分比增加5.77%;林地面积百分比增加2.73%;草地面积百分比增加0.69%;未利用地面积百分比减少0.43%。但是,水田在2006—2010年阶段面积呈增加趋势,而在2010—2014年阶段面积呈减少趋势。(3)耕地以转出量为主,建筑用地、林地以转入量为主,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转移变化较复杂。(4)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经济等因素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水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年产流能力,从时间上看,2010年>2006年>2014年;从空间上看,北部地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2)2006—201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年产流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建筑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草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贡献率与其面积占比密切相关。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水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2010年、2014年的水域和草地与DO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与DO之间呈负相关关系;(2)水域、草地和大尺度距离的林地与CODmn、BOD5、CODcr、NH3-N、TP、TN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林地、草地对水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旱田、水田与CODmn、BOD5、CODcr、NH3-N、TP、T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研究区地表径流水质主要为面源污染,并且污染影响系数随着缓冲区距离的增大而减小。(4)从回归系数看,耕地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冰封期>枯水期>丰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