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墨画意境造灵性之美玉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hu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水墨画意境之美注入到玉石的雕刻设计中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艺术体验。水墨画讲究“留白”的技巧,玉石雕刻则有“好玉不琢”的说法。且玉石本身与水墨画之间有着相通的特质:流动的特质、专注的特质、回归内心的特质、空明的特质。水墨画淡雅、萧逸、简约等等意境也可以用之于玉石艺术创造之中。我们将水墨画的意境用之于玉石艺术之中,可以充分彰显玉石的灵性之美,创造高境界的玉石艺术作品。我们应该追求水墨画创作的高境界,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玉石文化,对二者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思考和整合。另外对玉之“德”的探索,能够启示我们如何从“内心”出发和表达真实的自我,将外在景物化为艺术创作上最深情的心灵表达,这种艺术精神和艺术表现语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索。第一,本文概述了玉石在中国人心中各个时期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分析玉石的“德”在中国历史舞台扮演的角色。第二,对我国水墨画意境进行解读,从绘画空间,构图,光影,表达物象和画面传达的情绪这几方面为研究突破口,对它的绘画理念进行总结。第三,结合不同玉石中的水墨画元素及天然形成的水墨画风格特点,着重研究其精神情感的传达,从而探索其自然而然的灵动境界。最后,探索将水墨画的意境美注入到玉石设计中产生的艺术效果,在玉石雕刻作品中寻求水墨画意境的表达方式和途径。
其他文献
《祀三公山碑》碑身净高150cm,宽96cm,其全称为《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现存187字,与《白石神君碑》共存于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汉碑堂。元氏县自古为常山郡,文化背景深厚,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经济、军事、科技、软实力等方面有着显著而重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产业日益繁荣,高效的产能使人们越来越追求即得利益。然而,推动一个国家从大国走向强国必然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石,寻求文化领域的创新与发展,真正的把民族文化提升到人民生活的每一部分。室内陈设这一领域是与我们每个个体生活都息息相关,如何在生活中引入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元素,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寻找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
学位
刻铜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审美品格的载体,是艺术美与技术美的完美结合。安徽阜阳“杜氏刻铜”起源于清末民国时期,在传承与发展陈寅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空间构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应该能够满足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的需求与审美追求。本文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配置情况、密度控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