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对大鼠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及硫酸镁的作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ch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体外循环及心脏移植等治疗都面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小板聚集、白细胞浸润、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氧自由基爆发等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P-选择素(Ps)作为血小板激活及内皮细胞损伤的标记物,在上述因素中起着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血管内皮、血小板Ps的表达,以及白细胞整合素CD11b的表达,可促进多形核粒细胞(PMN)、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粘附,一方面可形成无复流现象(no reflowing phenomenon),另一方面可介导白细胞游出血管进入心肌组织,继而释放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等造成心肌损伤。心肌组织Ps 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异常被认为是某些心脏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近年来有关镁离子(Mg2+)对心脏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作为钙离子(Ca2+)的天然拮抗剂,Mg2+一方面可拮抗细胞内Ca(2+)超负荷,同时可影响粘附分子如Ps、CD11b的表达,因此推测其还可能通过影响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本文采用在体(Sprague Dawley,SD)SD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律失常、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Mg(2+)及Ca(2+)浓度和在光镜下观察左心室心肌结构基础上,采用ELISA法测定Ps在内皮细胞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T)方法测定血小板Ps、白细胞CD11b的表达以及心肌组织Ps mRNA、MCP-1 mRNA的表达,并观察加用硫酸镁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硫酸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决血再秉注对大丑卜迭择景在这的形呐及碗戳镁的作用 停士学位坦文2001 第一部分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内皮细胞P-选择于表达。 心脏损伤的形响及硫改侯的作用 研究目的:缺血再灌注易造成再灌注。律失常、血管内皮损伤、,。肌变性坏 死及间质炎症。晌究旨在评价缺血再灌注对内皮细胞PS表达、SD大鼠。。脏 损伤的影响及硫酸镁的保护作用。 方法:l动物分组 96只 SD大鼠分成 4组,A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 组):6只SD大鼠不加任何处理,作为以下三组共同术前空白对照组;B组 (假手术组,sham组):共 30只大鼠,仅在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而不结扎, 其余操作同C组(见下文);C组(缺血再灌注组,g组):在冠状动脉前降 支根部结扎造成心肌缺血,持续45min,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再分为5组, 再灌注 smin、30min、60min、180min、360min组(分别简写为 RS、R30、 R60、R180、R360组),每个时点 6只大鼠,共 30只大鼠;D组(硫酸镁组, Mgk组):共 30只大鼠,与 C组相同,但在术前 30min至复灌前即刻之间加用 硫酸镁进行干预。二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室性。。律失常、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 血清吨”及* 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PS的表达;同时在光镜下 观察左。C室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 结果: .’ IA组室早评分为1.33功.sl分,B组再灌注各时点与其比较无显著差异,C 组再灌注各时支室早评分较A组显著增高,而 D组仅在R360较A组显著 增高;B、C、D三组间比较,发现C组再灌注5个时点室早评分显著高于 B、D组,但后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在 C组 R60时,发现室性。。律失常评 分与C;’”浓度呈正相关(,0‘9630,P<O刀1);在C组*5、R3 O,室性。律失常 评分与Mg’“浓度呈负寸关(F分别为-0.823、-0.9648,P分别<0.05及<0.of)。 2 A组血清C扩为9.18切.slingMl,B、D组再灌注各时点与其t匕较无显著差 异,C组再灌注前4个时点C扩”浓度较A组及B、D两组相应时点显著增 高,说明缺血再灌注可致血清 Ca’“浓度的升高。A组血清 Mg’”为 2.05t0.52mg/dl,B、C组再灌注各时点与其t匕较无显著差异;D组M扩浓 互I ) 姨血耳冠注对大皿卜迭纤索幕沽的彤一及魏以误的作用 浙江大学馋士学位论文2加1 度在 RS最高,以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可能与机体自身调节有 关;再灌注各时点Mgy浓度较A组及B、C组相应时点显著增高。在C组 R180,血清*‘”浓度和M4浓度呈负相关(,-O.8153,P<0.05)。 3 A组内皮细胞k表达强度评分为 l.33t0.sl分,B、D组再灌注各时点*表 达与其比较无显著差异;C组内皮k表达强度在RS开始升高,在田0达 到高峰,以后渐降,且在R30、R60两时点较A组及B、D组相应时点显著 增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po)AI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196例正常人和240例冠心病患者apoAI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扩增含apoAI基因启动子-75bp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血栓性疾病正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发病率高居各种疾病之首,并有渐增趋势,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血栓形成与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肾脏是高血压相关损害的重要靶器官之一,虽然近年来抗高血压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心血管终点事件:卒中、冠心病和高血压急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高血压所导致的终
在现代控制系统中,网络控制系统可以用最小成本实现柔性系统,该柔性系统可以完成包括功能可重新配置的许多任务;网络控制系统采用公用的总线结构,使得系统具有更加有效的灵活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本院2019年5月-9月收治50例血脂异常患者与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颈
背景和目的:MALT淋巴瘤(MALToma)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多步的过程,并可发生大细胞转化使得疾病的恶性程度增加,提示MALToma中存在某种促进疾病演进的机制,然而这种机理尚未明确。
心血管疾病约占人类疾病死亡原因的35%,已经成为首要致死病因,其中50%以上死于冠心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每100万人群中约有225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年死亡率35%。在我国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