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参数分析与直流线路保护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结合了传统直流输电输送容量大、成本低以及柔性直流输电无换相失败风险、有功无功独立可控的优势,成为了直流输电未来发展的趋势。该系统的控制与保护是保证直流输电系统安全稳定的基础。在控制方面,换流站控制器与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紧密相关,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在保护方面,直流线路故障为系统高发故障,直流线路保护也在系统众多保护中最为复杂。为此,本文围绕多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控制参数与直流线路保护展开研究,研究成果为昆柳龙混合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控制参数设计和线路保护方案提供参考。所做工作如下:1)为了明晰多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与动态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传递函数矩阵的多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参数分析方法。建立了可灵活适应于任意端数的多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小信号模型。将所得小信号模型转化为传递函数矩阵,进而可结合经典控制理论,分别得到控制参数可行域与控制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以三端系统为算例,采用PSCAD仿真模型对所提控制参数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任意端数下控制参数可行域分析、控制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分析,有助于工程师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控制参数。2)为了解决直流线路保护耐受过渡电阻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域电压比的多端混合高压直流线路暂态保护方案。从数学层面上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行波特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基于时域电压比的区内外故障识别方法。结合该判据,通过线路首端测点的配合,提出了多端混合高压直流故障线路定位。根据昆柳龙工程模型录波数据,在不同系统运行工况下验证所提暂态保护方案动作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时域电压比的故障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削弱过渡电阻的影响,物理概念清晰,计算简单,无需依赖复杂的时频分析方法提取故障行波特征,易于工程实现。3)为了充分利用直流线路边界元件的频域特征,提出了基于卷积功率的多端混合高压直流线路单端保护方案。通过直流线路故障频域特性分析,构造了故障识别特征量——卷积功率。利用所提卷积功率来识别故障极、故障方向和区内外故障。根据昆柳龙工程模型对所提单端保护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卷积功率结合了电压行波和电流行波的特性,不仅具有与电流行波相同的故障方向判别能力,且能充分利用边界元件的频率衰减特性对区内外故障进行识别,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其他文献
并联机器人具有刚度大、重复运动精度高、承载能力强、末端件惯性小等特点。然而,在基于运动学模型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时,制造公差,安装误差以及连杆偏差等误差的存在会严重降低并联机器人末端的运动精度。同时,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总会受到诸如库仑力、摩擦力等外界随机干扰的影响从而导致机器人末端的实际运动轨迹无法精确跟踪期望运动轨迹。因此,为了提高并联机器人末端的运动精度,并使得末端的实际运动轨迹能够精确跟踪期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因有利于新能源并网等优点,成为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路径之一。不同的拓扑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而环状拓扑结构因扩展性好等优势,比较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但目前国内外对环状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在故障下的电磁暂态特性研究较少,而开展环状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在各种故障下的限流方案、过电压防护方案与继电保护动作之间的协调优化研究,是其设
在岭南地区的湿热气候背景下,快速城市化使广州的气候敏感性和适应性都在遭遇巨大挑战;为改善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广州及岭南地区对于人居风环境的要求日趋增长;与此同时岭南山地园林逐渐形成完整体系,其中有着“广州市肺”之称的白云山在60年代兴建了一批园林,这些山地园林利用通风设计来适应岭南湿热气候。基于导师相关课题研究基础和本人研究兴趣,本文对广州白云山双溪别墅的通风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对于岭南山地园林设计及
随着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位于粤中五邑地区的台山,在近代侨乡社会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建成了数量可观的墟市。这些墟市广泛分布在台山城乡,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且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独具特色,是侨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晶。然而,在快速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外移,多数墟市处于闲置或废弃状态,其遗产保护形势严峻。如何有效推进
纤维增强聚合物(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材料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性和可设计性等优点,目前在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RC)结构的外粘贴加固技术(Externally Bonded Reinforcement,简称EBR)中应用广泛。然而,EBR加固方法会导致界面过早剥离,FRP的高抗拉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FRP与混凝土之间的界
皮克林乳液是由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具有较强的絮凝稳定性,可以被用于输送营养素,是目前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与二氧化硅等无机颗粒相比,食品级材料所制备的颗粒具有天然绿色、安全无毒的优势。另一方面,膳食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因此本论文选取食品级膳食脂肪作为制备皮克林固体颗粒的基础材料。然而,目前国际上以膳食脂肪固体颗粒制备皮克林乳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脂肪结晶颗粒(solid lipid par
本论文针对两步时效Ni51Ti49合金中外应力调控合金双程形状记忆效应的内在作用机制,系统研究了Ni4Ti3析出相的生长行为及其对合金马氏体相变诱发的双程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规律,为发展NiT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微观机制理论和实现合金功能行为优化提供了基础理论参考。本论文创新采用了在不同时段加载外应力的两步时效工艺对快速凝固法制备的Ni51Ti49合金条片进行双程形状记忆效应训练,结合对合金的宏观双程
巨噬细胞主导的骨免疫反应在骨缺损修复的成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根据针对辅助T细胞的Th1/Th2,可将巨噬细胞分为促炎M1表型和抗炎M2表型。通常认识中,M2型巨噬细胞与骨组织修复的后期紧密相关,其会在成骨过程中贡献骨形成因子和成骨相关因子促进成骨。然而,最近的研究证实M1在早期血管生成、骨整合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巨噬细胞过早转化为M2型会导致其分泌过多的纤维因子,生成纤维囊
广州市作为一个有着久远历史及鲜明气候特征的城市,在建筑上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广州的地域性现代建筑作为岭南建筑的一部分,也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脉络与特点。本文基于对地域性的认识——主要从自然特征和人文历史特征两大方面出发,以广州的地域性现代建筑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广州的地域性现代建筑自192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与同时期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地域性建筑思想与实践状况进行了对比,既借此厘
碳量子点作为一类“零维”碳纳米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其直径通常在10 nm以下,由于具有独特的荧光性、氧化还原性、电子转移特性、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在荧光成像、催化、药物输送、生物传感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木聚糖是半纤维素的主要组成成分,与己糖组成的糖类相比,其水热的碳化效率更高[1],因此是制备碳量子点的优质碳源。但是木聚糖碳点的荧光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还不够强,其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通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