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通过体验的方式得以呈现,而作家正是通过对生命、人生的体验,将自己的情感累积和创作冲动化为外在的文学创作活动,可以说体验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前提和条件,文学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作家体验的深度。孤独体验作为一种影响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的审美体验,对沈从文的一生产生了重要作用,这尤其体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上。本文试图以沈从文的孤独体验为研究的出发点,从文艺心理学等角度对沈从文的小说进行重新阐释。绪论部分首先对孤独体验做一理论的释义,阐述孤独体验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在对沈从文研究历程的梳理基础之上重点分析中外学者对沈从文的孤独体验的研究。第一章通过从沈从文在创作中对孤独的自我言说的现象入手,从孤独者形象的塑造、孤独意象的投射、孤独主题的书写三个层面来解析沈从文在小说中的孤独叙事。其中第一节从湘西少男少女和都市“喜剧丑角”两类孤独者形象来分析,第二节主要通过水这一重要意象来分析,第三节对沈从文小说中的孤独主题进行分析。第二章从童年体验、民族创伤、存在主义哲学三个方面来探讨沈从文的孤独体验的原因生成以及外部诱因影响。来自童年体验的孤独感受影响了他的生命与创作;沈从文的孤独体验从深层次挖掘源自于湘西土著民族不被人理解的“千年孤独”,这种“千年孤独”也是湘西读书人的孤独;由生存焦虑而带来的对于存在的虚无感和对生命的孤独体验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能够产生共鸣。第三章通过小说题材的选择、小说语言的独创性、小说艺术的悲剧性三个层面来详细论述孤独体验之于沈从文创作的意义,即孤独体验为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文学的张力。从沈从文小说的实际阅读感受出发,去发现与解读孤独体验之于沈从文的意义,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沈从文在都市的认证与时代的洪流中,坚持自我,坚持文学的本真,将个体的孤独体验化为文学创作的动力,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提供了如《边城》等优秀的小说,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