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III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明确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通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说明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的确立及其方义,从理论及临床研究两方面说明该方治疗糖尿病肾病III期的可行性,为糖尿病肾病III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剂。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符合“糖尿病肾病III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III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明确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通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说明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的确立及其方义,从理论及临床研究两方面说明该方治疗糖尿病肾病III期的可行性,为糖尿病肾病III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剂。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符合“糖尿病肾病III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分为“试验组(中药+基础治疗)”、“对照组(基础治疗)”,共观察60例,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用药中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收集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给予初步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无脱落及剔除病例。经8周治疗后观察,试验组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73.33%;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脂代谢指标:经8周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FGB、TG、TC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3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3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积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中医辨证及“补肾活血法”的基本治疗大法,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较基础治疗可有效减少尿蛋白排泄,而维持肾功能稳定方面则与基础治疗相当。2.两组治疗后,血糖及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更低,而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可改善DKDⅢ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效果优于基础治疗。3.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可显著改善DKDⅢ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表现,疗效优于基础治疗。4.治疗前后肝功能未见异常,表明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治疗DKDⅢ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安全性较好,具有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本文由相关联的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月经病血证古籍文献方药规律研究,第三部分为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研究,并与古籍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性比对。一、文献综述采用了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来收集古今相关文献,将月经病相关的妇科血证这一类疾病简称为“月经病血证”,本文主要研究包括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这五个疾病,其病因为“虚、热、瘀”,病机为肾-天癸-冲
目的:根据文献研究古时AUB-O诊疗理论的发展与演变,结合现代临床资料,重新认识AUB-O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及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为临床诊疗AUB-O提供更多的借鉴与辨证的新思路。方法:1.以《中华医典》为主要蓝本并充分收集古代医典,运用现代中医文献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将有关崩漏、月经不调中部分内容、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等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料全部进行系统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对补肾活血针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补肾活血针法对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的影响,为补肾活血针法的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的患者,以慢性肾衰竭作为出院第一诊断,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筛选出202份病历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运用“补肾活血针法”分
目的:附子、白芍作为治疗痹证临床常用药对之一,两者合用,刚柔互济,生克制化有序,具有散寒止痛,温补脾阳,柔肝养血等功效。用以治疗痹证取得很好的效果。导师善于使用附子-白芍药对,并与其他药物组合,灵活用于治疗各种痹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和系统收集、整理分析临床中用以治疗痹证的处方,总结导师运用附子-白芍药对治疗痹证的配伍用药规律和临床经验,更好为痹证的辨证论治、处方用药问题提供依
目的本研究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应用不同经筋针刺方法结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应用相关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来探讨不同经筋针刺方法与推拿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中,符合脑卒中后非急性期上肢痉挛性瘫痪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入经筋结点组(A组)或经筋肌腹组(B组),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针法联合调中降糖颗粒治疗脾虚湿盛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和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脾虚湿盛型糖尿病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常规运动和饮食干预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联合口服调中降糖颗粒,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500mg BID,两
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运用Meta分析,选取随机对照实验观察中药注射剂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效果;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为研究对象,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评价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两方面的情况。并通过观察不同亚组的临床疗效,确定疗效最优人群。方法:研究一Meta分析,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获得中药注射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文献,并通过查
目的:观察扶正消瘀法治疗气虚夹瘀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扶正消瘀法的思想特点。通过评价其临床症状、内镜下胃黏膜状态以及在病理上的疗效判断其在临床治疗上的成效,以期为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预计纳入气虚夹瘀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患者70人,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扶正消瘀方组与胃复春片组),给予两组患者同样基础治疗(嘱患者按时休息,注意饮食,忌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epepsia,FD)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饮食习惯及偏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焦虑抑郁状态、FD不同亚型等情况与F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F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总结刘华一教授对于FD的辨治经验,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及诊治FD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和经验。方法:第一部分为临床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对于FD研究的相关文献,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从中医证候表现、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专用生活质量量表等多方面评价运脾化浊方对IBS-D的治疗作用及长期疗效。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及优势,以期能为IBS-D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所收集的60例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且符合纳入标准、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