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cytogenes,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食源性病原菌,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和成人败血症等疾病。动植物性食品、蔬菜、奶及奶制品、生肉、熟肉制品、海产品中经常带有该菌,并且该菌在食品中繁殖温度范围较大(1℃~ 45℃),在冷藏温度下仍能生长繁殖,因此,含有单增李斯特菌的食品冷藏时间越长,其危险性越大。所以,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将其列为进出口食品的必检项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把对单增李斯特菌研究重点放在了生物学特性、致病基因及其毒力因子、检测技术、流行病学方面。本论文从实验室现有菌株出发,分析不同LIPI-1基因在Lm的分布及其规律性,并以此为依据研究LIPI-1基因型及其分布,以及对单个致病基因对致病力的贡献力和不同基因型的Lm的致病力进行比较。在分离的105株单增李斯特菌(来自生肉、熟肉制品、冷冻食品、水产品和蔬菜)中全部含有prfA,其次为plcB和hly分别占98.1%和96.2%,含有mpl的有87株占82.9%,而plcA和actA存在较少分别为62.9%和67.6%。进行LIPI-1基因定型结果,鉴定为Ⅰ型的菌株较多,有59株,鉴定为Ⅱ型的有40株,鉴定为Ⅲ型的菌株共6株。分析了LIPI-1基因型分布与菌株来源的关系,Ⅰ型除蔬菜外,该基因型菌株在各类食品样品中都较为常见,其中水产品中该型比例最高。Ⅱ型菌株在各类食品样品中均有一定分布,其中水产品和速冻食品所占比例低于平均值。Ⅲ型占总体的5.8%。进行了LIPI-1致病基因的小鼠致病力试验,plcA,actA和plcB三个基因对致病力均有明显影响。在同时丧失了plcA和actA的情况下,缺失plcB对菌株的致病力有影响,但明显不如缺失plcA和actA对致病力的影响大。每个基因缺失株的小鼠致病力表现完全不同。总体上,含致病基因多的单增李斯特菌致病力强,随着所携带致病基因的减少,菌株致病力也随之降低。各LIPI-1基因型的单增李斯特菌对小鼠均有致病力。总体上体现的规律明显,Ⅰ型最强,Ⅱ型次之,Ⅲ型最弱。存在含有的致病基因越多,致病力越强的趋势。鉴于目前状况,有待进一步调查我国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及该病原菌的流行情况,为单增李斯特菌病的监控、暴发流行的检测以及追踪污染源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