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球后注射壳聚糖/甘油磷酸盐凝胶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模型的眼轴、屈光度、眼球血流及后极巩膜形态的影响,探讨其对后巩膜的加固作用,为球后注射防治近视眼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取2-3周龄普通健康花色豚鼠35只,实验前对所有豚鼠进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异常和先天性近视。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抽取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其余30只给予半透明眼罩缝合术遮盖单眼,建立形觉剥夺性近视眼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近视模型组(B):(15只);B1:单纯单眼遮盖4周(5只),B2:单纯单眼遮盖6周(5只),B3:单纯单眼遮盖10周(5只)。手术实验组(C):(15只);C1:术后2周组(5只),C2:术后4周组(5只),C3:术后8周组(5只)。所有动物均选择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不予处理。术后通过眼轴、屈光度、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可注射性壳聚糖/甘油磷酸盐与巩膜间产生反应过程中眼球的整体情况。HE染色,光镜观察不同时期加固材料与巩膜之间的融合情况。
结果:实验表明,两周后半透明眼罩遮盖豚鼠单眼诱导近视眼模型成功,造模组的屈光度较空白组明显改变,眼轴长度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2.65±0.99轻度近视。模型组4周、6周、10周组内比较屈光度数与眼轴长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球后注射2周,4周,8周组内比较眼轴、屈光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空白组,模型组,手术组眼轴、屈光度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球后注射C/GP后可稳定豚鼠近视眼模型的眼轴和屈光度。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剥夺眼的后极部巩膜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变薄,成纤维细胞密度降低,细胞外基质增多,并且随着剥夺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的梯度改变。C1组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可见C/GP中有炎性细胞侵润及少量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C2组可见注射物与巩膜连接处胶原纤维组织增多,C/GP结构松散,近宿主巩膜部分被自身结缔组织替代。C3组可见成纤维细胞、少量炎性细胞及新生血管,可注射性壳聚糖/甘油磷酸盐巩膜自身结缔组织逐渐形成交织的形态结构。
结论:
1.球后注射壳聚糖/甘油磷酸盐(C/GP)凝胶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模型(FDM)的眼轴、屈光度具有稳定作用。
2.球后注射性壳聚糖/甘油磷酸盐(C/GP)凝胶加固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巩膜,其机理可能是:①C/GP凝胶材料本身对后巩膜的机械性支撑作用;②刺激后巩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加厚后巩膜;③刺激后巩膜部血管新生,改善后极部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