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作为当代文坛上的一位重量级作家,创作了大量不同风格的小说作品。按照风格来分,我们可以将其小说分为前期和后期,其前期小说重点关注人性中的冷漠、阴暗,善于用独特的表现手法露骨地表现暴力、血腥、死亡,以此证明人的兽性本能和人性恶特征;其后期小说风格大变,似乎要为人类翻案,这些小说更多地展示了温情的一面,风格也从贵族化转向民间化,更加关注生活,虽然后期小说不如前期那样明显地展露暴力、血腥和死亡,但如果仔细品读,我们依然能发现余华对暴力叙述念念不忘,甚至暴力也是推动其后期创作和小说故事推进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本论文以余华小说的暴力叙述的变化为研究对象,界定了暴力叙述,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及表现等诸多方面,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引言引出研究暴力叙述转变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界定了暴力叙述的内涵,探究了其现实、理论和文学资源,并剖析了余华对暴力痴迷的原因。第三部分重点从人性恶的认识,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以小见大,暴力叙述的语言变化和强烈的宿命论四个方面归纳了暴力叙述的特征。第四部分剖析了余华小说暴力叙述嬗变的原因和轨迹。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叙述转型的需要、个人反思的结果和顺应社会、读者审判需求变化的需要。通过找重点作品作为节点的方式,理清了余华小说暴力叙述嬗变的轨迹,我们主要选用了《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在细雨中呼喊》和《许三观卖血记》作为重要节点,进行分析。第五部分谈到了余华“转型”即“暴力叙述嬗变”的意义,这一变化给余华带来了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塑造了两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二是使小说由上层走向了民间,使余华的作品更加贴进生活,革除了思想大于形象诟病。最后的结语部分,归纳了全篇,肯定了余华转型的意义,对本文创作的得失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