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世纪中叶,囊谦王室兴起于康木朵地区,统治囊谦地方近七百余年,统治范围超过了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范围。期间,囊谦王室折哇家族统治有方,使得地方稳定,文化发达,成为康区几大政权之一。历史上,囊谦地区前后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囊谦王系与巴戎噶举政教联盟和政教合一统治时期;白利土司入侵后囊谦王系与竹巴噶举形成相互依存关系时期;民国年间末代土王扎西才旺多杰时期。扎西才旺多杰系囊谦地方第二十八代土王,也是该地方最后一代土王。他亲眼目睹和经历了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两种社会体制。民国时期虽遭受了马家军阀的残酷统治,经历了青藏战争,扶其妹执政等重大政治事件,但扎西才旺多杰所治下的囊谦地方社会稳定,文化多元,佛教昌盛。在扎西才旺多杰有限的自然生命中前后经过了“两种政治生命”,第一种是与生俱来的神圣王权,第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新社会体制下的官员身份。其中,第一个身份随着旧社会体制的瓦解而逐渐失去作为“王”(加波(?))的权力。在人民公社时期建立的区级政权(公社)逐渐代替了传统部落制社会,因此,部落制社会中囊谦王的神性逐渐地消失。第二个身份即新中国官员身份,这一身份的确立逐渐代替了旧社会中“土王”的形象,是国家在地方实践新政体的证明。扎西才旺多杰其人正直勇敢,支持佛教,减免税收,不提倡使用传统社会中残酷的法律,颇受当地僧俗百姓的爱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又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支持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并以身作则为建设新玉树作出了巨大贡献。本论文主要由四章构成,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康朵地区概况与囊谦王系的形成,并且通过两个原始文本追溯第一位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第二章在通过分析和考证“土司”一词学理性概念的同时,分析土王、土司、千户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概念,尝试提出区别于西南土司与非牧区社会土司的囊谦地方的社会个性。第三章讲述了末代土王1949年以前的政治生命历程,并通过口述史材料与文本之间相互比较分析了关于扎西才旺多杰相关记载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同时,通过探讨和分析相关重要历史事件,叙述了扎西才旺多杰作为末代土王的治理技术与执政能力。第四章通过叙述扎西才旺多杰积极支持青海解放与接受民主改革的所作所为,探讨他在新社会的历史作用和突出贡献,并且从他个人自然生命的结束中探讨了他的两个政治生命的转换,评价了其人对地方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贡献。从扎西才旺多杰的一生中可以看到囊谦王室统治康朵地区的长时段历史,也可以看到当时康区复杂的地缘政治,以及在这样复杂的地缘政治中各教派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从土王到自治区主席和自治州州长,再到“文革”期间含冤而死,扎西才旺多杰的生命史可视为囊谦地方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