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上个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的应用给细菌感染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部分细菌逐渐对抗生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我国的抗生素耐药率正在逐年升高,而目前国内关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和耐药机制的研究,更多的是从临床的角度出发,研究医疗机构患者的细菌耐药情况,很少有研究从人群的角度出发,研究卫生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与抗生素使用和耐药菌产生之间的关系。农村地区是我国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而关于农村健康人群中抗生素耐药流行程度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研究将通过评估山东省农村居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和细菌耐药的程度来为相关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检测农村居民携带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的情况来评估农村地区抗生素耐药的流行程度,并通过分析农村居民和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认知和行为来探索影响农村地区抗生素使用和耐药流行的相关因素,为促进农村地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合理建议。研究方法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省抽取了阳谷、宁阳和胶南3个县(市),每个县选取3个镇,每镇选取2个村进行调查。在每个村对60名农村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粪便标本的收集,在每个被调查的县、镇、村均进行了医疗机构门诊处方资料的收集和医生问卷的调查。收集1014份农村居民问卷,1035份粪便标本,问卷与标本相匹配者共1000份将被纳入本研究的分析。共收集了188份医生问卷,10676份张门诊处方。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在Excel2007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完善,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推断,统计方法主要是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门诊处方资料中疾病诊断采用ICD-10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抗生素药品采用ATC药品分类法进行分类。粪便标本中ESBL菌株的检测主要由山东大学微生物实验室负责。研究结果(1)42%的农村居民ESBL检测结果呈阳性,7岁以下儿童中ESBL阳性者占45%。被调查的18个村ESBL阳性率最低为22%,最高为64%。(2)65%的农村居民表示知道或听过抗生素,但其中42%的人不能正确理解抗生素的用途。医生是农村居民获得抗生素知识的主要途径,居民的抗生素知识水平不是影响农村耐药流行的显著因素。(3)80%的农村居民使用过抗生素,居民在选择抗生素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医生的建议,其获得抗生素的场所主要是村卫生室。农村居民对抗生素的使用以及其规律服药行为、输液行为是影响耐药菌产生的相关因素。(4)86%的农村医生了解抗生素使用的相关规定,并且大多数能够遵守。医生问卷中,仅1%的医生认为在患一般感冒时需使用抗生素,但实际处方行为中,56%的医生都给感冒患者开了抗生素。(5)农村医疗机构平均抗生素处方率为39%,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分别为27%、29%和58%;平均抗生素联用处方率为18%,平均注射型抗生素的处方率为47%。大环内酯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农村地区使用最多的抗生素类型。结论与建议农村地区存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抗生素耐药流行程度严峻,尤其儿童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影响农村地区抗生素耐药流行的因素主要是来自卫生服务供方,尤其是村卫生室医生。大多数农村医生的抗生素用药态度较为合理,但与实际处方行为并不一致,其处方中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程度严重。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下列建议:(1)建立农村地区抗生素使用和耐药监测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农村居民的抗生素耐药形势已不容乐观,要加快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加大对农村抗生素耐药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快地建立起农村地区抗生素使用和耐药监测评价体系。(2)开展农村居民抗生素使用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尤其是对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医生讲座来宣传抗生素合理用药知识,从而转变其不合理的用药观念和行为。(3)加强对村医抗生素处方行为的监管,并要定期对村医进行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村医的抗生素知识水平和处方行为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要更加重视对村医合理用药知识的提高和处方行为的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