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创面愈合率和创面细菌清除率方面的差异,观察复春散Ⅰ号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 b-b FGF)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唐山工人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烧伤残余创面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1例,治疗方法为,复春散Ⅰ号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 b-b FGF)治疗,对照组21例,治疗方法为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 b-b FGF)常规换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实验初始、7天、14天、21天和28天,应用数码相机平行于创面照相(创面旁放置标尺),用Iam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时相点创面面积,计算出后续各时相点未愈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愈合率=(原始面积-未愈合面积)/原始面积×100%;于换药前、换药后7天、14天、21天留取创面分泌物送本院细菌室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计数培养阳性的菌株,比较细菌清除率。细菌清除率=(清除细菌株数/初始细菌株数)×100%。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与细菌清除率分别进行比较,查看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异。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进行c2检验,小样本计数资料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创面愈合率:临床试验证实,实验组在用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各个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均比对照组高,且P<0.05,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创面细菌清除率:42例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治疗后7天,实验组患者总体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4天,实验组患者总体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1天,实验组患者总体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创面总体细菌清除率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时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创面总体细菌清除率,且这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应用复春散Ⅰ号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 b-b FGF)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能够促进新生上皮生长,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2应用复春散Ⅰ号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 b-b FGF)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能够有效减少创面分泌物,抗菌作用强。3应用复春散Ⅰ号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 b-b FGF)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 b-b F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