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历史神坛的但以理——论《但以理书》中的叙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l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L.多克托罗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派作家。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但以理书》发表于1971年,并获全美图书奖提名,正是这本书奠定了他在美国小说历史上的地位。 《但以理书》反应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社会,作家选择50年代轰动全球的罗森堡夫妇因所谓的间谍罪被处死的真实政治事件作为全书故事的核心,引起了美国广大读者的共鸣,此书被誉为美国当代最佳的政治小说,而多克托罗也因此被称作全美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家。虽然《但以理书》经常被看作政治小说进行分析,但是还没有通过分析文本以及叙事手法对但以理人物形象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虽然多克托罗在美国的地位已经可以与托妮·莫里森等一批作家相提并论,但我国对他的研究寥寥甚少,因此中国读者对他以及他的作品不是很了解。 本文旨在探讨小说是如何通过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来完成但以理这一历史人物形象走下圣经的神坛,成为美国五六十年代的“预言家”。除引言以及结论,文章主体分为三章。 第一章研究了影响多克托罗历史观的新历史主义理论。文章首先引入了新历史主义代表人物蒙特洛斯的观点:历史不唯一,不确定,“只有在破除其历史神秘性以后,才能剥离设定的历史假象,而获得一种真实文学精神的呈现”。随后文章分析了新历史主义提出的文本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刚好顺应了多克托罗对历史的解读:历史是不确定的,是大家重写的结果。这为第三章对但以理人物的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二章探讨了小说中有助于但以理完成社会,人性,以及历史解读的叙事手段。说到叙述声音,它有时是第一人称,有时是全知的第三者,二者时而融合,时而排斥,叙述者分析使得读者在经历大场面的过程中不会遗漏个人层面的变化。但以理在与多克托罗的对话中找寻对现实的解释,对生命的思考;而现实中出现的意象蕴含了极其强烈的双关性,这有助于但以理通过这些历史的碎片构建自己的政治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同时意象本身的双关性强调了多克托罗对于现实的不确定性的历史观;意象有模糊性,而叙事模式如线般可以穿起意象的碎片,让读者感觉到事件的真实。 第三章重点比较了但以理在圣经和在本书中的形象,分析了走下神坛的但以理是如何区别于圣经中的同名人物来适应那个动荡时期的美国社会的。作为一个孩子,但以理在接受爱但不懂爱的年纪承受了亲生父母被执行电刑的痛苦,由此也为他后来的冷漠无情,内心的狂放叛逆埋下伏笔。 通过分析《但以理书》内容以及写作手法,本文讨论了多克托罗的历史观以及未来可能的叙事手法的运用。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对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错误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外语教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部分。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使用错误有助于:(1)向教师提供学习者已经学到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2014斯堪尼亚中国卡车驾驶员大赛”于2014年7月14日在冰城哈尔滨燃情上演。当日比赛现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并没有影响参赛者们的热情与激情,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贯穿全场。最终
为解决在未安装电梯楼层和阶梯环境下货物运输的问题,成功研制了一种采用可变形车轮作为行走机构的智能阶梯攀爬机器人。该车轮采用3组相同的曲柄摇块机构来实现轮毂变形组合
A.S.拜厄特(1936-)是英国最具原创性的后现代作家之一,为其获得布克奖的小说《占有》,讲述了现代学者罗兰与莫德一同探寻维多利亚时代两位女诗人亨利·阿舍与克利斯塔贝尔·
2014年7月15日,由全球知名润滑油生产商和供应商壳牌主办的第四届“寻找最劲霸卡车司机”全国总决赛在广西阳朔落下帷幕。本届赛事以“马上去伦敦”为主题,经过全国路演现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是有色金属行业的权威技术期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本刊涉及专业范围广,涵盖了从矿山地质、设计开发、开采技术、矿
作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T. S.艾略特在现代西方文学史的独特地位备受关注,吸引了无数学者对其诗作进行多重主题研究,如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对传统和现在的深思,对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