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财政部[1999]35号文增加了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要求,加上计提应收款项坏帐准备,统称“四项计提”。1999年底,财政部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和2000年12月29号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计提的会计准备从四项扩大到八项,其中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八项计提提出了更加严格和细化的要求。新增的四项计提包括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加上原有的四项计提,共称八项计提。一方面,根据新规定充分确认资产减值准备,企业能更稳健地确认当期收益,通过剥离资产水分,能更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特征和财务状况,投资者可通过不同时期的比较,看出公司的发展前景,调整投资结构。据统计,1998年年报只有大约10%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四项计提;1999年全部上市公司均实行了四项计提,当年上市公司隐性呆坏账剥离挤掉资产水分418亿元,相当于总资产的2.57%,占股东权益的5.36%。之后,2000年底财政部要求在老四项之上,再进行新四项计提。结果到2001年中报时,大部分上市公司进行了八项计提,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缩水20%;到2001年年报时,总共计提210亿元,比2000年多提150亿元,经八项计提后,2001年底上市公司经调整后每股净资产与调整前已相差无己,前者为2.38元,后者为2.464元,两者相差只有3、4个百分点。而2000年经调整后每股净资产是2.32元,调整前为2.66元,两者相差近13个百分点。这说明上市公司的资产水分被进一步挤干,质量有了进一步改善,并为今后业绩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 段文,再读年报:令人瞩目的两市计提210亿元资产减值准备,中国证券报,2002-06-05<WP=4>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尽管各项计提的原则有成文的规定和限制,但对提取减值准备的具体情况界定不完全明晰,对资产减值计量基础缺乏统一标准,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对一些财务处理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方法,资产减值政策赋予了企业更多的职业判断的权利,公司完全可以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决定计提的比例和时机。因此八项计提以其灵活性和可调控性为上市公司青睐。例如,同样面对南方证券行政接管的影响,9大股东公司所作出的反应就各不相同,资产减值计提的比例从首创的15%到上海汽车的100%,变化幅度之大,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计提的比例和数额关系到股东公司当年的盈利状况,甚至有可能直接扭转其趋势;八项计提对于有些ST公司就更是一根救命的稻草,计提和冲销对利润的调节将决定其退市或是复牌的命运;对于一些生产和利润受到经济周期性影响的行业,如钢铁、建材等企业,八项计提能够平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创造良好的业绩形象。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出现了不可预期的亏损,这些公司冲回部分减值准备以尽可能减少亏损对每股收益的冲击效应。??从目前的信息反馈来看,一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相当严重,已经出现一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趋向,尤其是微利和重亏公司更加明显,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他们达到自身目的进行随意调节的重要途径。鉴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重要性和我国现阶段计提减值准备的现状,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加以重视和研究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十分迫切和有意义的。本文首先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概念、相关制度的规定和计提意义入手,并以减值准备的理论基础作为研究起点,通过对深沪市部分重亏、扭亏和绩优公司八项计提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分析,以及进一步同国际会计准则相关规范进行比较研究,力图从定量和定性方面说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有通过减值准备进行随意调节利润的会计行为及其诞生环境。随后,笔者通过对不恰当计提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层<WP=5>次原因进行分析,力图寻求从制度、环境等方面的解决办法,并建议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明晰会计制度,尽可能地增强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可操作性,尽量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主观随意性,降低利润调节的空间。具体来说,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 我国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相关规定和意义首先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做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将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监会补充规定对八项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指出其政策制定的背景和现实意义。第二章 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分析在这一章中,笔者指出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理论基础包括会计目标理论、资本保全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稳健性原则。论文从对理论本身的介绍,到理论的存在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提出的内在要求,作出了详细的分析。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数据分析笔者首先通过综合数据对目前证券市场上,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现状做了一个总体的介绍,以此引入后面的具体数据统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基本特征和规律。通过对扭亏公司、重亏公司、绩优公司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