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AT换挡过程缓冲控制研究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ci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换挡过程缓冲控制是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换挡操作的基础。基于某重型越野车辆平台,以大功率AT为研究对象,以行星变速器为核心建立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模型;从提高车辆换挡品质出发,对换挡离合器及电液操控系统进行换挡过程缓冲建模与分析;基于油压估计方法和滑模控制理论,构建分阶段换挡过程缓冲控制模型,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最后提出换挡品质进一步改善的措施。首先,基于重型越野车辆平台建立了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完成动力传动系统匹配计算后,从运动学角度对行星变速器换挡离合器挡位组合及空挡状态进行了探讨;结合保守系统拉格朗日方程和集中质量法,建立了3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动力学统一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分析;基于变速器动力学统一模型,计算了变速器在挡的旋转惯量,分别对12/34换挡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与对比,为缓冲控制模型提供动力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其次,进行执行机构换挡过程缓冲建模与分析。对旋转离合器和制动器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排油背压阀和平衡活塞的设计提高了换挡离合器活塞控制的精度,建立了换挡离合器统一模型,并讨论了主油压波动对换挡离合器活塞控制精度的影响;在对电磁阀-电磁调压阀缓冲调压特性分析及数据拟合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简化建立了带排油背压阀的二级阀控系统缓冲节流调压模型;最后对准备相充油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然后,构建了换挡过程分阶段缓冲控制模型。基于变矩器特性试验数据,提出换挡离合器油压估计方法,进而构建了转矩相缓冲调压闭环自适应控制模型;通过泰勒展开对变速器惯性相系统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采用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惯性相滑模变结构控制模型;基于Matlab建立了换挡过程缓冲控制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动力换挡过程缓冲控制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控制模型的鲁棒性也通过变工况仿真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变速器换挡过程控制特点,按照功能管理开发了模块化的TCM;实车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换挡过程缓冲控制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通过合理设计试验方法,进行了2→1动力降挡过程试验,验证了控制模型能够提高换挡品质和车辆的动力性;基于试验数据分析和客观评价指标,进行了换挡品质特性分析,研究了进一步提高换挡过程控制品质的途径,并通过了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验证。
其他文献
通过缩水甘油(GLY)与阿霉素(DOX)发生开环反应,赋予阿霉素活性羟基基团,以氨基己酸(ACA)为桥梁,通过共价键合方法将缩水甘油化阿霉素(GLY-DOX,GDOX)偶联于氨基己酸化纳米钻石
为研究GHITM基因在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胚胎发育及生长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中华鳖GHITM全长cDNA序列;采用时实荧光定量PCR对GHITM mRNA组织表达
会阴痛是临床疼痛科医师的常见疾病,以女性病人为常见,男女比例约为1:3~1:2,其中40~60岁病人常见,病程以1~3年的慢性者为主[1]。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在混合动力电动车系统中,DC/DC变换器与逆变部分的性能要求高效、低成本和高可靠性。高性能Z源逆变器由于功能上可以完全取代传统DC/DC变换器和逆变器且可靠性高因此可适用于
降低颗粒物(PM)排放已经成为现今柴油机和缸内直喷(GDI)汽油机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激光诱导炽光法(LII)是研究燃料的碳烟生成特性以及发动机缸内碳烟浓度分布的强有力
伴随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的安全、节能和环保成为汽车研究的三大热点,其中,安全性是汽车性能的重中之重。在安全方面,行车安全尤为重要,汽车操纵稳定性是反映行车安全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导致交通能源消耗增加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建设节能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成为越
1991~1996年,对6个品种138头供体母牛超排处理199次,共获得A、B级胚胎1 148枚,平均每次每头获可用胚5.77枚;共移植受体 1 299 头(包括鲜胚和冻胚),妊娠产犊593头,总移植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