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外法律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努力了解、学习其它国家的法律的同时,不断提高法律专业翻译的准确性,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法律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深入了解及研究法律语言和法律文化,方能取得法律翻译的良好效果,避免误译或错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作为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很大程度上系其他国家、地区了解中国基本法律制度的重要窗口。因此,其英译本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截至2012年,该法已历经三次修订,但至今尚未出版过权威的英译版,目前广为传播的是“北大法宝网”上的一份的英译版(2012)。必须指出,这一“北大版”虽被认为较为权威,但其间一些词汇和句法的翻译存在明显欠妥之处。 中外许多学者都重视对于法律翻译中法律文化因素的研究,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比较,翻译必定涉及文化和文化的特殊性,因此,本文运用翻译目的理论(Skopos)和功能翻译理论,以其对于文化因素的重视为指导,探讨刑事法律的翻译问题。从词汇、句法和风格上对不同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照英语法律语言特征,从法律文化中法律制度、刑事司法程序、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意识等诸方面对法律语言、法律文化和法律翻译间的联系加以阐释。 最后,本文通过对该法律诸英译本中出现的翻译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翻译策略,进而申明法律翻译与法律文化相互影响的重要性,指出在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中,法律文化并不是法律翻译不可逾越的障碍,只有对源语和目标语的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等背景加以整体性地了解,翻译活动才有可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