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打造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带动小城镇全面发展;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建设热潮在各地陆续展开。我国小城镇发展历经“一村一品”的农业小镇、聚集大批乡镇企业的小镇、以旅游业为载体的小镇,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其产业结构、资金来源、人才引进、生态环境等矛盾日益显现。浙江省指出特色小镇要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湖北省提出以加速人口、用地、产业集聚为出发点,加快小城镇建设。这些发展要求正是基于我国推进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但成效不佳而提出的。产业集聚对区域特色培育的作用十分显著,寻求小城镇发展与产业集聚的有机结合,探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价值。本文首先基于跨国视角,对比分析特色小镇发展阶段,并从空间选址、产业基础、功能复合、文化内涵及体制特色五个方面总结国外典型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特征,为研究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以产业集聚空间理论、区域分工专业化理论以及产业选择相关理论为基础,并结合产业集聚演化初等要素集聚、联系结网且对外拓展、要素更迭与网络重构的阶段性特征,从要素流动、分工专业化及溢出效应方面建立分析框架,深入理解产业集聚对特色小镇发展的动态影响。进而探析特色小镇发展定位,从分布概况、产业发展、经济产出、市场化特征梳理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并从体制机制、发展模式及发展环境提出产业集聚视角下特色小镇发展的现实制约。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经济已从要素发展阶段转为创新驱动阶段,提出创新阶层视角下特色小镇产业聚集发展内在逻辑。从内在因素、外部环境及产业发展潜力三个层面,提出主观和客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涵盖8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要素。最后,提出促进产业聚集与特色小镇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积极转变规划理念;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强化特色小镇产业联动;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助推小镇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