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铝过渡线夹的钎焊工艺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l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优化铜铝过渡线夹的钎焊工艺及对铜铝过渡线夹进行服役性能评价,本文采用高频感应钎焊的方法进行了铜铝材料的连接。本文对铜铝过渡线夹进行了焊接组织及缺陷分析,并利用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能谱分析、抗剪强度分析以及盐雾腐蚀试验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铜铝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工艺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广东电网现役的钎焊线夹有孔洞、未融合、较多的金属间化合物的焊接缺陷,闪光焊线夹存在裂纹、晶粒粗大等焊接缺陷,这些缺陷容易形成疲劳、腐蚀的源头,导致线夹快速失效和断裂。采用Zn-40Sn钎料钎焊铜铝时,铜侧界面产物主要包括Cu-Zn金属间化合物、Al4.2Cu3.2Zn0.7相以及Al2Cu相。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宽度随热输入量增加而加厚。当钎焊时间的延长、焊接电流增大时,Al元素扩散量增加,产物从Cu-Zn向Al4.2Cu3.2Zn0.7相转变,界面位置Al4.2Cu3.2Zn0.7相增多、Cu-Zn相减少。当热输入很高时,界面形成Al2Cu相。断裂均发生在铜侧界面,剪切强度和断裂位置与金属间化合物的类型、数量、分布密切相关。大量金属间化合物会大大降低接头强度。线夹生产的钎焊工艺应尽量降低钎焊电流和钎焊时间,以避免大量的脆性相的生成。接头抗剪强度最佳可达45.5MPa(钎焊电流为12A,钎焊时间为10s)。通过极化曲线的测试,Zn-40Sn钎料腐蚀电位低于铝和铜母材。在腐蚀环境中钎料首先被腐蚀,其次是铝母材。对钎焊线夹进行了1天、2天、4天、7天的盐雾试验表明,腐蚀从焊料层的边缘向心部逐渐扩展,钎料层和铝侧基体腐蚀严重,铜侧腐蚀不严重。腐蚀速率近似呈线性规律,焊接接头残余拉剪强度由残余焊合面积决定。不同工艺的线夹腐蚀速率相差不大。对广东电网公司提供的不同种类的铜铝过渡线夹进行了盐雾实验,结果表明:Zn-Sn钎料和纯Sn钎料的钎焊线夹钎料层腐蚀严重,并产生大量白色腐蚀产物,靠近焊缝处的铝基体也部分腐蚀;闪光焊线夹焊缝铝基体腐蚀严重,铜腐蚀较轻。
其他文献
多年来,承德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承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提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当今的社会是网络的社会,它是一种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网络社会之中,
针对盲源分离幅度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分离矩阵归一化的单通道盲源分离幅度不确定性校正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将单通道信号分解扩维,将单通道盲源分离问题转换为正定盲源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