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失稳过程超动态变形时空模式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saife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构造地震的基本物理模型,断层失稳是否可以被简单地划分为应变积累的粘滞阶段与应变快速释放的地震滑动阶段两个部分,并用弹簧滑块组合来解释是一个根本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对失稳前断层状态的研究反映出很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阶段的复杂性,例如成核相,临界扩展尺度,局部化等研究的出现。亚失稳模型的提出把临震阶段的研究推向了深入,指出临震亚失稳阶段之中各种物理量存在规律性的时空演化特征,控制这些物理参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震源力学过程的时空演化规律。为此,需要研发高速多通道多参数并行连续记录的实验观测系统,依托这个系统对断层失稳变形的全过程,特别是失稳前几秒到微秒级别的瞬态变形过程,以及失稳滑动瞬态过程进行精细深入的观测,解析相关的震源力学问题。我们研发了一套64通道,16位分辨率,4MHz采样频率并行连续采集的超动态变形场观测系统,首次实现了应变信号和声发射信号的同步采集。该系统在技术上处于国际同类实验室领先水平。基于该系统完成了多组实验,共获得209个失稳滑动事件,记录到约42TB应变和声发射实验数据。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为开展预滑、亚失稳、动态加速过程、失稳滑动瞬态过程等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以此系统为基础对断层失稳全过程进行观测,对断层亚失稳阶段,特别是亚失稳准动态阶段以及瞬态失稳阶段的变形场信息进行了精细深入的观测。获得以下结论:1.伴随有断层局部卸载而出现的应变局部化加速是进入亚失稳准静态阶段的近场判据。在理论模型的描述中,亚失稳阶段的开始以样品宏观变形的应力曲线进入峰值后为标志。从沿断层的应变观测可以确认,峰后的整体应力下降在样品内部体现为个别段落的卸载,也就是说,从以全场稳态变形为主的应力积累阶段转变为局部卸载为主的亚失稳准静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断层各段通过相互加卸载作用使局部化进一步加强,该特点可作为进入亚失稳阶段的近场判据。2.亚失稳准动态阶段的应变波动往复传递。亚失稳准动态阶段以逐点应变波浪式的往复传递为表现形式,,在本文研究分析的实验中,准动态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子阶段(AA1、A1A2和A2A3阶段),每个子阶段对应一次应变传递事件。在第一阶段,应变传递开始于断层中部并向上端的高应变区逐点释放;第二阶段,在上次应变传递的终点,一个新的应变波动出现并向断层下端反向传递,影响范围超过了第一阶段波动的起始位置并到达断层下端;在第三阶段,在第二次应变波动到达的断层下端位置,再次出现新的向断层上端反向传递的应变波动。最后一次应变传递贯穿了整条断层并到达断层上端的高应变区,使得累加应变达到了局部的剪切强度。最终从高应变区开始,整条断层带周边的应变能快速释放,造成地震。三个阶段中,应变波动传递的周期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平均速度依次成几十倍递增。在第一阶段,应变传递时间约7s,平均速度约为16mm/s;在第二阶段,应变传递时间约0.3s,平均速度约为920mm/s;在第三阶段,应变传递时间约0.017s,平均速度约为17600mm/s(17.6m/s)的速度扩展至整条断层。3.准动态过程每个子阶段都存在短暂的准备期。准动态过程中,每个子阶段的应变传递开始前,在上一次应变传递的停止区域,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应变准备期,随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应变波动传递过程。第二子阶段的应变波动传递开始之前,在第一子阶段波动传递终点区域出现一个时长约为100ms的应变准备期,随后开始第二阶段的应变波动传递;同样地,第三子阶段的应变波动传递开始,在第二子阶段应变波动传递终点区域出现一个时长约为25ms的应变准备期,随后开始第三子阶段的应变波动传递;最终,在断层整体快速应变释放前,在第三子阶段应变波动传递终点区域出现一个时长约为3ms的应变准备期,随后断层整体应变快速释放,发生“地震”。断层出现过渡带的原因可能是传递到端点的应变波动释放的应变并不足以引发断层整体滑动,需要重新积累应变直至产生下一次波动事件。应变准备期的出现,特别是断层瞬态失稳前的短暂应变准备期,可能为临震预测提供依据。4.断层瞬态失稳初期的同震高频应变震荡。在断层瞬态失稳初期,存在数次高频应变震荡,频率约为2KHz,频谱上限约为15KHz,单次应变震荡周期约为0.5ms。每次高频振荡都伴随有一次实验室地震(声发射)事件,称其为同震高频应变震荡。虽然每次高频震荡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先后关系,但是由于在测点等间距的情况下走时时差不同,且存在应变波反向传播的情况;另外各点应变波振幅水平大致相同,没有从震荡初始位置向两侧振幅衰减的特征。所以各点之间并不表现为应变波的传播关系。5.毫秒时间尺度的同震子事件。在断层失稳阶段,如果出现“双震”,每次“子地震”都对应一个或数个高频同震应变振荡波。同时,各次高频震荡的发震位置可能不同。这与中频系统所看到的多点震源情况类似,也就说明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都可以观测到多点震源的情形。6.止滑前的反向脉冲。在数次高频震荡结束后,出现一个相对低频的反向应变波动从断层另一端传递至发震位置,本次反向脉冲并不伴随有声发射现象。此后,断层整体同震阶段结束,各点开始在自己的应变水平上进行阻尼式的高频震荡。这个反向传递的应变波动可能包含着地震停止和断层止滑的重要信息。7.浅震源环境下的三轴试验。与此同时,为了验证亚失稳阶段和瞬态失稳阶段在浅震源压力环境下是否符合类似规律,在三轴围压容器内完成多组实验。浅震源环境下的断层失稳实验表明。亚失稳阶段和复杂的断层瞬态失稳阶段在浅震源压力环境下依然存在,其进程与在双轴加载系统环境下的观测结果相符。
其他文献
1998年,IT服务外包进入中国并在过去的10年间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理论上讲,IT服务外包使企业专注于其核心业务,有效降低成本,但实际上,IT外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目前全球约20亿人罹患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占90%以上,而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约占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也在步入老龄化
目的:通过观察择时隔姜督灸对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探讨缓解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8例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
依托兰永一级公路某边坡治理工程的监测试验,对该类型边坡进行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及坡体位移监测.对比监测过程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监测及模拟结果表明,该边
目的分析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开展现况,为制定相关的服务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0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湖南省上报到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必将促进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快速推进。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尤其是基层,会计信息化建设更加任重而道远。影响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因素很
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因其具有结构一体性好、抗分层性能优良、轻质高强及可设计性强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各类工程结构件设计。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常被用于各种工况,例如高/低温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病灶18F-FDG PET/CT显像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缺氧微环境的体外实验,探讨阿司匹林在缺氧条件下对
目的观察及评价奥卡西平(OXC)对儿童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3月~2007年5月经门诊诊断的PS/CPS或sGTCS儿童患者81例,其中27例采用奥卡西平添加治疗,54例单药
现阶段,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建筑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得出建筑业的的发展前途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