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 HCA)是临床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相关,患者常为育龄期女性。在普通人群发病率为1/100万,在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人群发病率为3~4/10万。与其它肝脏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或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不同的是,肝细胞腺瘤有出血和恶变的风险。虽然发生出血和恶变的风险较低,但是后果有时会比较严重,肿瘤破裂大量出血可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把握其自然病程、提高诊断准确率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着实际的临床意义。肝细胞腺瘤是一组异质的肿瘤。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a)双等位基因失活突变、Wnt信号转导途径中的β-catenin活化突变以及IL-6信号转导途径中的gp130功能获得性突变在不同个体的肝细胞腺瘤中被检测到。通过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分析,可将肝细胞腺瘤分为4个亚型:(1)肝细胞核因子1a失活型HCA;(2) β-catenin活化型HCA;(3)炎性HCA;(4)未分类HCA。各亚型HCA的自然病程、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尽管该分型系统目前尚未被广泛认可,但其在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确有意义。研究表明,通过对特定的分子标记进行免疫组化检查,能可靠地区分各HCA亚型。该方法相对简便,为分型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线索。在流行病学方面,国内HCA多见于男性,女性患者罕有口服避孕药使用史,与国外报道相异。而国内HCA的分型情况尚未有报道。肝祖细胞被认为是肝脏干细胞激活后的子代细胞,具有肝系和胆系双向分化潜能。形态学上,肝祖细胞具有卵圆形的细胞核,相对于肝细胞体积较小,少量嗜碱性胞浆。许多免疫组化研究发现肝祖细胞表达肝细胞标志物、胆管细胞标志物及胚胎肝细胞标志物。尽管肝细胞腺瘤的起源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提示肝祖细胞可能参与其成瘤过程。通过免疫组化,有研究小组在半数HCA中发现肝祖细胞及介于肝祖细胞与成熟肝细胞之间的肝细胞样细胞(hepatocyte-like cell)的存在。本研究通过对中山医院近年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腺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对HCA进行分型,对国内HCA各亚型的分布特征、临床特征、病理特征等首次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HCA分型与肝祖细胞的相关性。第一部分肝细胞腺瘤临床分析目的:分析肝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36例肝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至10年。结果:本组35例患者经手术切除、1例经肝穿刺活检取得标本,并经病理检查确诊。36例肝细胞腺瘤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34.4岁;有长期口服避孕药史1例,合并糖原贮积病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1例。大多数(66.7%)患者无症状。血清学检查多正常。CT和MRI增强扫描多数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造影剂退出。术前诊断正确率5.6%(2/36)。3例肿瘤破裂出血,4例伴局灶异型增生或癌变。手术切除35例(同种异体肝移植2例),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根治性切除及肝移植患者无复发。结论:HCA发病隐匿,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术前明确诊断困难,确诊依赖病理检查,治疗一般首选手术切除。第二部分肝细胞腺瘤分型及特征目的:研究国内HCA的分型特征,与国外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并评估该表型分型系统。方法:选取中山医院2002年至2011年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30例病人的HCA石蜡包埋组织作标本。将组织蜡块4pm连续切片。各组织切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靶分子分别为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L-FABP)、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 GS)、β-catenin、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 SA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解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HCA进行分型;记录HCA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与分型的相关性。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至9年。结果:在本组30例(女性20例)中,分出4型HCA,包括肝细胞核因子1α失活型HCA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a-inactivated HCA, H-HCA)9例,β-catenin活化型HCA (β-catenin activated HCA, β-HCA)3例,炎性HCA(inflammatory HCA, I-HCA)11例和未分类HCA7例。在I-HCA组中,有2例HCA同时存在β-catenin活化。20例女性患者中,仅有名41岁患者在其二十余岁时有口服避孕药史。均质脂肪变性(6/9),微腺瘤(2/9)常见于H-HCA.体块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5/11).过量酒精摄入(4/11)及周围肝脂肪变性(3/11)常见于I-HCA。与其它亚型相比,β-HCA的病灶大于其他亚型。结论:国内HCA亚型的特征基本与欧洲相似。国内HCA病例女性比例偏低可能与口服避孕药使用率较低有关。第三部分肝祖细胞在肝细胞腺瘤亚型中的分布目的:研究肝细胞腺瘤中的肝祖细胞与肝细胞腺瘤表型分型的关系。方法:对第二部分30例HCA的切片采用肝祖细胞特异的标记物CK7、CK19. CK8、CK18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HCA亚型中肝祖细胞的阳性率、祖细胞的分布特征以及与亚型的相关性。结果:30例肝细胞腺瘤中有17例存在肝祖细胞和肝细胞样细胞,各亚型中肝祖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H-HCA6/9(66.7%),β-HCA3/3(100%),I-HCA5/11(45.5%),未分类HCA3/7(42.9%);各亚型肝祖细胞阳性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炎性HCA中肝祖细胞主要位于反应性小胆管,表现出HCA与FNH相重叠的特征。结论:β-HCA中的祖细胞高阳性率可能与β-catenin活化有关。炎性HCA中的祖细胞,可能属于相对原始的类型,具有向肝系、胆系双向分化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