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外宣资料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cc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贸易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对政府和经贸企业来说,对外宣传即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以达到吸引外资,推广产品,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但同时,一些经贸外宣翻译资料看似忠实于原文但实未能达到宣传的目的,究其原因,是未认识到中英文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别和外宣资料的文体特征,从而让译文不能让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达不到对外宣传的目的。所以,探索怎样处理经贸外宣资料中的语言、文化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 长期以来,翻译一直被视为语言间的转换活动。但是,最近二十多年来,翻译研究逐渐转向文化间的比较,当代翻译理论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翻译的“文化转向”。作为翻译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处理文化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各有其优缺点。归化通过降低目标语读者对外来文本的陌生感,以达到更好地传递信息之目的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文化的缺失;而异化策略在文化传播上具有归化所不可比拟的作用,更能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但无疑给目标语读者提供了阅读难度。 本文拟在研究现阶段外宣资料翻译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英文语言和文化的各种差异,结合经贸外宣资料的文体特征和目的,以期能够探索出何种情况下采取归化或异化方法来处理外宣资料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一整套归化或异化的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及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非英语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也相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尤其听说能力;大学听力课程也是以提
对于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者来说,词汇知识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词汇研究在语言学界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开始关注此领域。本研究就是从
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邮件作为一种应用于商业交流领域的新型信息媒介出现的背景、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作为一种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信息传递工具,它首先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