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梳理了同素词研究的相关理论,在参考各位专家研究成果的同时,归纳了2010年出版的一到六级《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里所有具有相同词素的词语,并据此制定了关于同素词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问卷,从调查与研究中,得出留学生在认识和使用汉语同素词时所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获得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同素词教学的建议。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从研究范围、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几个方面论述,整理出关于同素词的五种不同看法:一是认为词和词彼此在词素上有同一性联系,词素相同的一组词,彼此互为同素词,并且把同素词分为词序相同的同素同序词和词序相反的同素逆序词。二是认为含有相同词素的一组词或者含有相同词的一组短语,就是同素词。三是认为同素词就是同素逆序词。四是提出了同素词群观点。五是指构词词素完全相同的一组词。本文综合几种观点,认为同素词是含有相同词素的一组词,包括前同同素词、后同同素词与同素逆序词,并提倡用同素词词群的观点来进行词汇教学。第二章,HSK词汇大纲同素词词素分析,从词义和词的类型进行分析,属于调查研究的建构部分。本文主要研究前同同素词与后同同素词,属于只有一个同素的词语。在整理出《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同素词的基础上,从词义和词性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出四大类七小类:同义词:词性相同、词性不同;近义词:词性相同、词性不同;相关词:词性相同、词性不同;无关词。第三章,第二语言学习者同素词习得测试与分析,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获得相应数据,然后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属于信息反馈与教学反思的部分。问卷设计了三道大题,分别从主观与客观来调查52名来华学习已满两年的、20岁左右的大学本科泰国留学生,并从中最后得出结论:三种感受的学生,分析同素词意义的异同,得出结果大同小异,完全能正确把握异同的却比较少;而辨析同素词,选词填空一题,正确率也不高,没有所有学生全部能正确完成的一道题;背生词是学生学习汉语词汇,扩大词汇量的重要一环,背得生词,并了解词义及用法,才能在实际中去应用,才能算是获得了学习的成效。第四章,第二语言学习者同素词教学建议,通过分析现有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模式,结合本文所进行的测试与分析,得出适合目前情况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同素词教学建议。主要有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两个方面:教学方式上,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课后词汇的延伸,而非课堂上的“填鸭式”教育;教学内容上,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注重词素与规则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结语部分,回顾整个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反思,总结出成就与不足。本文参考词汇评价的理论,将二语习得研究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论结合,同时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一些教学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