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膜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i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干扰正常激素的功能,可以引起个体或人群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双酚A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一种,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和威胁着胎儿和儿童的健康。常规的水处理技术虽然能够有效地降低水的硬度和浑浊度,但是对于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等有害物质却不能有效去除。因此,采用有效可行的办法去除饮用水的内分泌干扰物就显得非常重要。纳滤膜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压力低、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等优点。因此,纳滤膜在饮用水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选双酚A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操作时间、操作压力、浓度、pH值、离子强度对纳滤膜去除水中双酚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操作时间的增加,膜被挤压的越紧密,膜的表观孔径变小,截留率有所增加,膜通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随着操作压力的上升,膜通量也随之增大。但双酚A的截留率变化不大。压力增加致使膜体两侧的压差增大,导致驱动力增大,从而使膜通量增大。(3)双酚A浓度与纳滤膜的截留率成正比,与膜通量成反比。一方面溶质的增加导致纳滤膜表观孔径变小,使其截留率增大。另一方面,溶液浓度增大,导致被截留的物质增加,使膜表观孔径缩小,从而降低了膜的渗透通量。(4)随着溶液pH值增大,截留率上升,膜通量也增大。pH>9.8时,双酚A离解成带负电荷的BPA离子,与纳滤膜表面变为负值的ζ电位加强了静电排斥作用,因而增大了截留率。但是膜通量随着pH值的增加略有增大,这是因为pH值的增大会使双酚A离子化,与水的氢键结合能力减小,会有更多的水分子自由穿过纳滤膜,所以膜通量也增大。(5)离子强度对纳滤膜去除双酚A的影响主要与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种类有关,同时膜对离子的截留率也强烈影响纳滤膜的性能。本文以纳滤去除水中微污染物双酚A为研究过程,深入探讨了操作条件和溶液性质对纳滤膜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膜与污染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膜截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纳滤膜截留机理,推广纳滤膜在水中微污染处理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机硒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有机硒醚类化合物是一类热点研究课题,它不仅是重要的有机试剂,有机合成中间体,还可以抑制多种化学致癌物质、清除脂质
网红,从刚开始的文学的痞子蔡、视频的后舍男孩,到后来的时尚的呛口小辣椒、个性的芙蓉姐姐和凤姐等,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2016年,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网红元年”。有人估计,2016年“网红产值”接近58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额甚至超过了2015年电影票房的450多亿元。在这个被纷繁色彩填充的“经济”里,网红作为互联网经济崛起出现的独特的文化现象,逐渐走上了产业化运作的道路,在不经意间渗透到了全社会的
聚吡咯易于合成,掺杂后导电性能高,微结构可调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设计合成了聚吡咯/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以及聚吡咯纳米阵列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逐渐成为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聚己内酯(PCL)作为典型的半结晶型脂肪族生物可降解聚酯,因具有良好的热塑性、生物相容性、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亚铁锂(LiFePO_4)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此材料具有无毒、对环境友好、原材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比容量高、循环性能以及热稳定性极好等优点;但是该材料导电率极低,在大电流充放电的条件下,循环性能有待改善。本论文主要集中在磷酸亚铁锂的固相法和流体相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方面,利用热重-差热(TG/DTA)、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本文以TEOS、SnCl2·2H2O和SbCl3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结合旋转涂膜技术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出SiO2增透膜、SnO2:Sb (ATO)透明导电薄膜以及SnO2:Sb/SiO2复合薄膜,利用TG-DSC、X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