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等多重经济结构失衡现象日益明显,经济结构迫切需要转型调整。三农与小微企业是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信贷的支持。而金融机构的逐利行为使得信贷资源向有信用优势、信用风险更小的行业和产业倾斜,造成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十分突出,信贷结构的失衡现象严重。传统的货币政策具有总量调控的性质,无法对信贷资金投向进行引导,使得三农和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流动性缺乏严重,从而加重经济结构的失衡。定向降准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央银行使用最频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之一。通过定向结构性调控,用精准投放替代总量投放,从而引导资金流向三农和小微企业,优化信贷结构,改善经济结构。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量调控效果上,针对货币政策是否能够发挥结构性调控作用还存在质疑。本文针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的“货币政策要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政策取向,研究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控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现状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根据现状分析初步判断出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能够产生结构调控效应,能够引导信贷流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然后选取66家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以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实施前后商业银行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占比的变化情况分析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控的效果。通过研究得出,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调控的效果显著。从政策实施的银行业机构来看,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的银行的作用效果大小不同,其中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作用效果要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效果最小。从定向降准政策实施的目标投向看,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能够引导银行将信贷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但是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影响效果不同,其中对三农的作用效果要优于小微企业。另外,通过研究也发现,商业银行的信贷变化,除了受货币政策影响之外,也受到宏观经济因素GDP增长率以及银行自身微观特征因素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水平的影响。GDP增长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越高,信贷投放规模越小等。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细化降准的实施标准、实时地采取差别定向降准政策、需要多种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应用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