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恶性疟原虫双氢青蒿素抗性克隆株的筛选

来源 :大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 运用体外培养法对恶性疟原虫抗双氢青蒿素虫株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待其达到适宜感染率后进行同步化处理,然后利用有限稀释法对虫株进行有限稀释并体外克隆,采用体外微量测定法对克隆虫株的双氢青蒿素、青蒿素、氯喹的体外敏感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筛选并建立云南省恶性疟原虫抗双氢青蒿素虫株的克隆品系,为恶性疟原虫青蒿素类抗疟药抗药性研究奠定基础。 2、方法 (1)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Trager疟原虫体外培养法将恶性疟原虫抗双氢青蒿素虫株进行连续培养。 (2)有限稀释:采用有限稀释法对正在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抗性株进行四次稀释、一步处理,即每次稀释以50%“O”型人红细胞悬液1ml稀释上一稀释度的原虫血,取最后稀释浓度的含虫血22ul,加50%新鲜“O”型人红细胞悬液、1640完全培养液将其调整为含1%压积红细胞、每100ul含0.2虫的含虫血,按每孔0.2虫加样于96孔微量细胞培养板,放入37℃、5%CO2的蜡烛缸中培养,进行原虫体外克隆。 (3)生物学特性鉴定:采用体外微量测定法对所得克隆虫株的双氢青蒿素、青蒿素、氯喹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筛选建立云南恶性疟原虫双氢青蒿素抗性株的克隆品系。 3、结果 目前获得两株恶性疟原虫抗双氢青蒿素克隆虫株,双氢青蒿素、青蒿素、氯喹三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 4、结论 通过体外连续培养,经克隆筛选,本项研究获得了两株SMC10、SMH6恶性疟原虫抗双氢青蒿素的克隆品系。
其他文献
学生党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党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桥梁纽带、先锋模范和教育引导三个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文试图分析礼乐教化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在时代背景下,代表了儒家生民之道,以
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有效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本文以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显现出的自身角色认知模糊、定位不清晰不准
哲学与人生课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为使课程更好服务于学生,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受传统声乐教学理念、方法的影响,教师难以有效实现声乐教育与思政的融合.基于此,有必要从培养德艺双馨的声乐人才的视角出发对如何实现声乐教学与思政的融合进行方法性探析.
艺术设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依靠相关机制进行,随着工匠精神得以广泛应用,在人才培养中也要强化工匠精神的实践,借此来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通过全
初中是青少年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和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做好初中时期学生的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的规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
本文从译介学视角出发,通过对《我不是潘金莲》译介过程中译者和读者的创造性叛逆分析,发现除译本本身翻译外,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接受环境、语境和读者心态等也是影响英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