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
运用体外培养法对恶性疟原虫抗双氢青蒿素虫株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待其达到适宜感染率后进行同步化处理,然后利用有限稀释法对虫株进行有限稀释并体外克隆,采用体外微量测定法对克隆虫株的双氢青蒿素、青蒿素、氯喹的体外敏感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筛选并建立云南省恶性疟原虫抗双氢青蒿素虫株的克隆品系,为恶性疟原虫青蒿素类抗疟药抗药性研究奠定基础。
2、方法
(1)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Trager疟原虫体外培养法将恶性疟原虫抗双氢青蒿素虫株进行连续培养。
(2)有限稀释:采用有限稀释法对正在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抗性株进行四次稀释、一步处理,即每次稀释以50%“O”型人红细胞悬液1ml稀释上一稀释度的原虫血,取最后稀释浓度的含虫血22ul,加50%新鲜“O”型人红细胞悬液、1640完全培养液将其调整为含1%压积红细胞、每100ul含0.2虫的含虫血,按每孔0.2虫加样于96孔微量细胞培养板,放入37℃、5%CO2的蜡烛缸中培养,进行原虫体外克隆。
(3)生物学特性鉴定:采用体外微量测定法对所得克隆虫株的双氢青蒿素、青蒿素、氯喹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筛选建立云南恶性疟原虫双氢青蒿素抗性株的克隆品系。
3、结果
目前获得两株恶性疟原虫抗双氢青蒿素克隆虫株,双氢青蒿素、青蒿素、氯喹三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
4、结论
通过体外连续培养,经克隆筛选,本项研究获得了两株SMC10、SMH6恶性疟原虫抗双氢青蒿素的克隆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