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敏感度与不同类型动物习语习得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因此衍生了许多与动物相关的词语或习语。动物习语,作为文化负载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因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内涵不同,动物习语所代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给二语学习者对于动物习语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带来了诸多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而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近年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近几年来,很多研究者都不同程度地探究了受试者的习语习得现状和跨文化敏感度,但多数都是相对独立的研究,对习语习得和跨文化敏感度关系的探究甚少。在习语习得中,学习者对于习语文化内涵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习语的真正含义的理解,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和掌握也成为了二语习得的关键。而跨文化敏感度则体现了学习者对于文化差异的接纳和理解的程度。因此,研究习语习得和跨文化敏感度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了解二语学习者对于目的语文化内涵的习得现状,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习语习得和跨文化敏感度的相互促进。此外,以往的研究主要以本科生和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而对于研究生的习语习得和跨文化敏感度的探究较少。众所周知,研究生是国家和高校精心培养的专业人员,其群体正在不断扩大,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因此,为了使二语学习者更好的实现跨文化交际,有必要以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综上所述,本文旨在探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及其五个层面与不同类型动物习语习得的现状,并探讨动物习语习得和跨文化敏感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此外,学习者的二语语言水平也作为变量进行考察,旨在探究语言水平是否可能影响学习者的习语习得和跨文化敏感度。本研究具体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敏感度的现状如何?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是否有差异?2)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动物习语习得的实际状况如何?二语水平是否会影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动物习语习得?3)跨文化敏感度与动物习语习得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存在,是怎样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受试者共109名,均是来自江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受试者分别完成了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动物习语测试和词汇测试。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和动物习语测试分别用来测量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习语习得水平,词汇测试用来确保两组学生的语言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除无效数据外,其他所有数据均用SPSS24.0进行了统计分析。排除了7份无效问卷后,根据受试者最近的一次期末测试成绩,将受试者分为高语言水平组和低语言水平组,每组51人。为了丰富研究结果,除了定量分析,本研究还采用了定性分析。根据跨文化敏感度和习语习得测试结果,共十名具有代表性的受试者参加了半结构化访谈,以探究影响受试者跨文化敏感度和习语习得的其他影响因素。通过数据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1)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等水平,对他国文化持有积极态度。在跨文化敏感度五个层面中,学生的差异认同感最强,交际信心最弱。此外,二语水平对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没有显著性影响。2)动物习语测试结果不太理想,受试者对习语的掌握情况较差。在三类习语中,对于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均相同或相似的习语的掌握较好。除此之外,受试者的二语水平对习语习得有显著性的影响。3)跨文化敏感度的五要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在高水平组,受试者的交际参与度与动物习语习得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此外,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显著影响受试者对于文化意义相同但是概念意义不同的动物习语的习得。在低水平组,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与习语习得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笔者建议教师和学校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实现跨文化敏感度和习语习得的相互促进。重要的是,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提高跨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和增强他们对习语学习的意识。其次,在二语课堂中,教师要摒弃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文化教学与语言知识教学并重,并鼓励学生多渠道的了解外国文化和挖掘习语背后的文化信息。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举办各项活动,帮助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的二语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学校应该开设一些能够真正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课程,为学生创造真实、自然的跨文化交际环境。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和文学能够走向世界离不开海内外众多译者的努力。其中,翻译家兼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世界的译介和传播功不可没。因经葛浩文之手所翻译的莫言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葛浩文的相关研究数量明显上升,其翻译风格一直是研究焦点之一。一般认为翻译风格研究的重点是发现和描述译者在译作中表现出的独特的、具有标志性的语言使用特征,包括词汇、句法、修辞、文化语言等
本文主要研究文化术语翻译的相关问题。术语按学科属性基本分为两类:科学技术术语和人文社科术语。科学技术术语属于“狭义概念”,其相关术语多处于一个知识系统内;而人文社科术语却不同,人文社科术语并非自然界存在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形式是以一个简短的语素承载着丰富深刻的哲学文化思想,其特点是思想表达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其核心是人对自然世界的认知与反应。人文社科术语是人类对思维意识的高度总结
康德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综合判断,于是就有了对与错、真与假、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之分,都会因此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真理的、事实的或者价值的。数学等科学知识如是,新闻、娱乐化以及新闻娱乐化亦如是。“批判”释义有二:一是“对错误的思想和言论或者错误行为加以否定”,二是“分析判别,评论好坏”。“新闻娱乐化的德育价值批判”旨在就新闻娱乐化对新闻德育价值的正反两方面影响进行分析辨别,评论好坏,以消弭人们对
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村庄的原始容貌受到了挑战,越来越多的乡村立足于本土资源,开始改造更新。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对农村环境改造建设十分重视,并发布多项文件,建设新农村,从而提升村庄的整体环境与村民的生活质量。笔者参与乡村振兴实际项目中发现,村庄的旅游规划设计在逐步被重视,大型旅游景区周边的乡村建设也需要特殊规划设计,即景区依托型村庄,其规划需要与一般村庄区别开来,做出本土乡村特色,吸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素养之一,计算思维的培养满足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要点。然而,学生作为计算思维的培养主体,研究缺乏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关注。基于此,本研究以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为设计起点,以基于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学习活动类型推送为设计关键点,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提高计算思维能力为设计落脚点,设计面向计算思维培养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人们对认知加工的关注,语块成为语言学——尤其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语块对于提高产出的流利性,增强二语的准确性、连贯性和创造性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动词语块为切入点,基于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以母语者语料库(COCA)为参照,以搭配的限制性原则为分析框架,探究不同语言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动词语块的使用情况,以期了解学习者潜在的认知过程及语言能力的变化,加
正如法国管理学家德尼佩兰认为,只要是真正的人类文明都会产生属于它的酒店业那样,酒店已经成为城市文明发展程度的闪亮标识。随着经济发展及酒店设计观念的不断更新与提高,人们对旅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观景式需求逐步转换为体验式需求,这使得酒店的功能需求从原本一系列的基础服务转而向体验化与个性化服务发展,例如新鲜的视觉感官、别样的生活方式、独特的地域文化主题等。精品酒店与传统意义上的酒店不同之处在于追求
民间布老虎是中国的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传统工艺品,中国民间百姓常将制作精美的布老虎送与孩童,传达驱邪避灾、保护平安的美好期望。当前学术界对于民间布老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域性造型特征、工艺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对于民间布老虎不同艺术特征的梳理和分析尚不充分,与现代服装设计有机结合的研究也较少。在当今服装设计领域,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立中国特色服装品牌中的重要意义,也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因此,
本文以民俗合体字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整理了传统与现代的民俗合体字图例,梳理了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探讨了其字形成立的理据。对民俗合体字的题材类型、构造方式、艺术特色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民俗合体字形式在现代设计中的演变、表现与应用的种种现象,探索民俗合体字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价值与意义。并将研究所得的设计理念,运用到民俗合体字文创产品的开发实践中。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了民俗合体字的起源,明确了民俗合
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推进,使得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云南曲靖铬污染、广西龙江镉污染、常州毒地案等,并且“企业污染、政府买单”的情况长期存在,使得生态环境损害得不到有效救济。针对此问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应运而生,该诉讼制度确定了行政机关赔偿权利人的地位,如此,行政机关不仅可以行使行政执法权,还可以在行政执法权救济不能的情况下,提起诉讼来维护生态环境利益。所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是指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