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在前四次援藏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2010年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进一步为西藏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西藏未来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自主发展能力不足、收入差距较大、就业机会缺乏等。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为西藏稳定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产业互动途径来实施共享式增长战略,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西藏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论文应用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产业互动对共享式增长的影响机理。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西藏产业互动状态、成因以及对共享式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共享式增长是传统发展经济学议题“发展与共享”下的新发展战略。共享式增长理论的新内涵突出了三个方面:第一,在区分环境因素与自身因素造成的结果不公平的基础上,认为应当尊重自身因素造成的不公平,但是要弱化环境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第二,强调公平的重点领域应当是初次配置领域,而不仅仅是像传统理论所认为的那样集中在二次分配领域。第三,经济增长是共享式增长的前提,只有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才能实现就业机会的扩大、二次分配资源的增加及二次分配照顾对象的减少。
(2)产业互动概念与产业结构不完全相同,并且对产业经济系统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产业互动的实质是通过产业链和价值链联系而形成的各次产业在空间间或产业间形成基于要素与产品的投入产出状态。对于一个区域而言,产业互动包括区域间、区域内产业间和城乡之间三个层次。除了产业结构之外,产业互动也是影响区域产业经济系统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即使两个区域拥有同样的产业结构比例关系,但是如果产业互动状态不同,那么其产业经济系统的效率也将产生巨大差异。
(3)产业互动状态通过影响共享式增长的三个核心要素,而影响共享式增长目标的实现。首先,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间产业互动,能促进本区域与其他区域形成产业分工与交易,并获取贸易利得,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数量的扩大。其次,利用区域内各次产业的互动,形成“围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的产业链和集群”,实现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向竞争优势产业的转变,实现区域比较优势向动态比较优势的转变,为将来经济增长提供潜力。最后,城乡间产业互动,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间的均衡,促进农业发展,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流动,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4)西藏产业互动状态呈现出单向性和外部植入性特征,因为在于受市场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共同影响。西藏产业互动的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产业互动呈现出单向性特征,即西藏区域内产业之间相互影响呈现出单方向居多的特征。第二,非农业表现出外部植入性特征,即西藏的工业和服务业主要是通过外部投资发展起来的,产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差。呈现出上述特征的因为在于受到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的双重影响:首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交易条件与手段不足以及需求协调失灵,导致市场交易成本太高;其次,在行政机制作用下,采取的赶超战略政策和城市发展偏向政策,导致政策交易成本太高。因而区域间、产业间以及企业间无法实现分工与合作。
(5)西藏产业互动对经济增长的增长效应与共享效应促进作用都不尽人意。通过西藏产业互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西藏产业互动是促进西藏经济增长规模扩大的因为,但是与东部省份相比,由于西藏产业互动程度较弱,因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西藏产业互动对发展成果共享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首先,西藏产业互动与西藏就业数量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即西藏产业互动程是西藏就业数量扩大的影响因素。而目前由于西藏产业互动程度不高,导致西藏就业质量受到影响。其次,由于受到西藏三次产业互动程度较差以及城乡产业发展中政府采取的城市偏向倾向的影响,群体之间的收入或生活质量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受城市偏向倾向政策的影响,西藏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并不均衡。
(6)西藏共享式增长战略及产业互动实现途径探讨。提出西藏为了实现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确定的2015年和2020年发展目标,应当以共享式增长理念为战略指导,积极构建“区外区内产业互动的联动机制”,并以提高市场化程度、发挥比较优势和对藏族居民就业提供恰当保护作为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