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咪唑啉酮衍生物具有杀菌、除草、杀虫等活性,是农用化学品研究开发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论文依据活性基团拼接原理,运用常见的Staudinger和类Wittig反应,在咪唑啉酮的3-位,对接上具有特定活性的烯丙基型胺;在咪唑啉酮的2-位,对接上具有特定活性的烯丙基或炔丙基,合成了2个系列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咪唑啉酮衍生物,并探索了所合成化合物的反应条件、目标化合物的波谱特征及生物活性,发现某些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初步研究了烯丙基型伯胺与中间体(M4)在无缚酸剂条件下,缩合关环制备中间体(M5),即2-硫代-3-烯丙基型烃基-5-(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咪唑啉二酮。 2、研究了中间体(M5)与烯(炔)丙基溴发生S-烷基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Ⅰ和Ⅱ),即2-烯(炔)丙硫基-3-烯丙基型烃基-5-(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H-咪唑啉-4-酮。此烷基化反应所需缚酸剂(无水固体碳酸钾)的量为烯(炔)丙基溴的1.2~6倍摩尔量。 3、研究了目标化合物(Ⅰ和Ⅱ)的1H NMR,MS,IR等波谱及其它物理性质。 4、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初步筛选。结果表明,2-位引入烯丙硫基或炔丙硫基时,目标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的除草活性,炔丙基衍生物的除草活性表现更为突出。如在100ppm时,Ⅱ3、Ⅱ6、Ⅱ7、和Ⅰ9对油菜根的抑制率分别为87.5%、70.5%、78.4%、和62.5%;Ⅰ9对稗草茎的抑制率为71.4%。在10ppm时,Ⅰ4对油菜根有较弱的促进生长作用;在10ppm或100ppm时,Ⅰ6对稗草的茎均有较弱的促进生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