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磁场对细晶粒钢GMAW焊缝组织性能的影响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满足现代工业对高端制造业的需求,研究学者通过依靠科学技术,研究并开发出细晶粒钢作为新一代钢铁材料。细晶粒钢因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压力容器、汽车、桥梁和船舶等重要结构件。由于细晶粒钢具有超细晶粒组织,在施焊后出现焊缝区和热影响区晶粒急剧长大和粗化的现象,导致其力学性能恶化。针对以上问题,由于电弧等离子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就为其提供了外加磁场的可能性。外加纵向磁场同时作用于电弧、熔滴和熔池,有效促进熔滴过渡、改变电弧形态和搅拌熔池,达到改善焊缝成形、抑制焊缝缺陷、细化晶粒以及改变枝晶生长方向等效果。因此研究不同磁场参数下外加纵向磁场对细晶粒钢焊缝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速摄像采集系统观察发现,外加纵向直流磁场使CMT电弧定向转动,电弧顶部收缩,底部扩张,电弧形态由“锥形”变为“钟状形”,随着励磁电流的增大电弧半径有所增大。外加纵向交变磁场使CMT电弧沿轴线做往复旋转运动。相比无磁场时,电弧明显被压缩,电弧作用半径增大。外加纵向直流磁场使CMT熔滴过渡频率随着励磁电流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施加纵向交变磁场时,磁场频率为100Hz,改变励磁电流大小,熔滴过渡频率随着励磁电流的上升而逐渐增大。当改变磁场频率时,熔滴过渡频率随磁场频率的上升而逐渐减小。在焊接过程中,电流电压的波动情况与熔滴过渡频率基本一致。外加纵向磁场可以有效控制MIG焊短路过渡的频率:当施加直流磁场,励磁电流为4A时较无磁场时短路过渡频率上升52.9%;外加交变磁场,励磁电流为9A,磁场频率为100Hz时,较无磁场时短路过渡频率上升73.5%。外加纵向磁场的作用下,在颈缩处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形成两个环向电磁力,方向相反,使液桥在颈缩处被拧断,所以外加纵向磁场可以有效促进熔滴短路时期在颈缩处断开,从而提高熔滴过渡频率。外加纵向磁场MAG焊和CMT焊接技术过程中,随着励磁电流和磁场频率的增大,焊缝组织中粗大的先共析铁素体和侧板条铁素体的数量和尺寸减少,针状铁素体的数量和尺寸增多,且出现了尺寸细小的粒状贝氏体。晶粒细化后,晶粒尺寸变小,数量增多,晶界所占比例增大阻碍位错运动,同时提高焊缝强度和韧性。随着磁场参数的继续增大,焊缝接头组织出现粗化。研究不同磁场参数对MAG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中,当励磁电流为4A时,焊缝冲击值达到较大值50.6J,相比无磁场时提高了14.2%。当施加纵向交变磁场,磁场参数为100Hz、9A时,焊接接头的冲击值为49.9J,相比无磁场时提高了12.6%。随着励磁电流和磁场频率的增大,焊缝接头组织力学性能下降。磁控CMT焊接技术中,外加纵向直流磁场励磁电流为3A时,焊缝抗拉强度达到较大值543.5MPa,焊缝冲击值为44.8J。外加纵向交变磁场励磁电流为7A,磁场频率为100Hz时,焊缝抗拉强度达到较大值550MPa,焊缝冲击值为46.1J。随着励磁电流和磁场频率的继续增大,焊缝接头的力学性能逐渐下降。外加纵向交变磁场可以有效细化晶粒,打乱枝晶生长方向,使晶粒取向分布类型增多。无磁场时,晶粒尺寸大小主要分布在0μm到3μm左右,有少量超过6μm的较大晶粒,平均有效晶粒直径为1.69μm。当施加纵向交变磁场100Hz、7A时,晶粒尺寸小于1μm的晶粒明显增多,且晶粒尺寸大于6μm的大尺寸晶粒基本消失,平均有效晶粒直径为1.37μm。相比无磁场时,平均有效晶粒直径降低18.9%。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细晶粒钢施焊后焊缝组织粗化导致其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了磁控MAG焊和磁控CMT焊接技术。系统地研究不同磁场参数下外加纵向磁场对焊接过程中熔滴过渡、电弧形态和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其他文献
热喷涂技术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强化、改性、修复机械零部件表面,赋予表面新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但热喷涂技术仍存在着涂层孔隙率高、结构缺陷多、基体与涂层结合强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涂层的性能,限制了热喷涂技术的应用。因此,通过热喷涂工艺参数调控,建立涂层化学性能、微观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获取特定的结构和性能尤为重要。但是,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实验观察和检测技术无
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机床行业正朝着高速高精的方向发展,而传统以铸铁或钢材为主的机床构件的性能优化已接近极值,因此,寻找一种高性能的新材料以满足机床行业的发展迫在眉睫。而近年来,树脂混凝土材料在机床基础件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构件疲劳损伤是制造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机床基础件发生破坏后,会影响机床整机性能及加工精确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疲劳寿命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
目前合金材料中存在的过度合金化现象以及稀贵元素回收困难或成本高昂问题已成为制约合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因此在不(少)依赖合金元素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合金性能急需新的解决方案。晶界弛豫是提高晶界稳定性或稳定纳米金属材料的有效策略,它可以使原有的晶界转变为一种更低能态的晶界从而达到稳定纳米晶金属材料的效果。以往对晶界弛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纯纳米晶金属材料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不足之处,极
254SMO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化学化工、烟气脱硫等强腐蚀的环境中,但其热变形性能较差、变形抗力大、现场生产难度较大等问题限制它的应用。本文研究了高温下254SMO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变形行为以及原始铸坯组织在高温下的溶解行为,为现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Gleeble-3500c热模拟实验机在温度950°C~1250°C、应变速率0.1 s-1~20 s-1范围内,测定了25
由γ-TiAl和α2-Ti3Al组成的双相片层结构的TiAl合金是一种轻质合金,具有高弹性模量、高比强度以及优异的高温性能,使其作为航空、航天及汽车领域中极具竞争力的新材料而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对于TiAl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γ-TiAl中,而对于双相TiAl合金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片层厚度及相界对双相TiAl合金纳米压痕过程中塑性变形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原子尺度讨论了
铣削加工作为机械加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其作为一种周期非连续性的加工方式,会导致加工过程中颤振现象的发生,这种不利因素会严重降低机床加工质量及加工效率,加剧机床和刀具的磨损,制约着铣削加工的发展。为了在铣削过程中有效预防和控制颤振现象,合理的选择加工参数是解决颤振问题的关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颤振理论及铣削动力学理论对铣削过程进行稳定性分析去预防颤振的发生
通过传统铸造工艺得到的铸件,不但初生相多为粗大的树枝晶,而且还容易产生缩松、缩孔和热裂等缺陷。因此,为了得到具有预期微观组织的优质产品,开发了许多凝固技术。但是因不能大规模生产、需要昂贵的设备或严苛的外部条件而使其应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受控扩散凝固技术来克服铸造此类铸件所面临的挑战。受控扩散凝固是将两种特定成分和温度的母合金快速混合以获得需要的目标合金。该工艺可以获得细小
纳米晶材料因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和实用性,在制造业、航空航天以及医疗器件领域备受关注,但由于其服役期间会遇到不同外界因素的影响,亦或在结构上自身存在的缺陷及其他特点使其使用寿命往往受到限制。因此,探索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变形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而从原子角度深入研究已成为设计下一代纳米结构材料的关键。在本论文研究中,采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不仅从细观层面系统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纳米多晶Ni-Co合金力学性能
采用Cu元素对Ni基合金定向结构涂层改性,使用热喷涂+感应重熔+强制冷却复合技术制备了Ni60/Cu定向结构复合涂层。设置Cu元素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5%Cu、10%Cu、15%Cu和20%Cu,系统研究了Cu元素添加含量对热喷涂预制涂层、高频感应重熔涂层以及强制冷却形成的定向结构Ni基合金微观结构、物相演变、元素分配、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Cu元素添加对涂层从热喷涂、高频感应重熔
TiAl合金由于具有高比强度、耐高温和低密度等优点,使其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以及汽车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裂纹是导致TiAl合金失效的重要因素,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揭示裂纹扩展规律对于有效抑制裂纹和预测疲劳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微观尺度中,其缺陷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会使得介观组织产生损伤,并进一步演化为宏观裂纹,导致材料的失效和破坏并影响其使役性能。为此,需要通过一种方法将微观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