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关系的多导睡眠监测特征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医学院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合并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这两种睡眠障碍的睡眠参数变化,进一步探究和理解这两种睡眠障碍间可能的关系。方法:对61例H&Y(Hoehn和Yahr)分级在1-3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一般病史采集,同时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收集所有PD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及睡眠参数的结果数据。分别参照国际睡眠疾病分类标准第三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third edition,ICSD-3)中RBD诊断标准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中OSAHS的诊断标准,分为PD合并RBD(PD-RBD)组与PD不合并RBD(PD-nonRBD)组、PD合并OSAHS(PD-OSAHS)与PD不合并OSAHS(PD-nonOSAHS)组、OSAHS合并RBD组(OSAHS-RBD)与OSAHS不合并RBD(OSAHS-nonRBD)组,对各组的睡眠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1、61例PD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男性38例(62.29%),女性23例(37.70%),平均年龄为66.16±9.33(58-80)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1.62±3.26,PD病程为5.78±4.53(0.58-22)年,PD合并RBD的有35例(57.37%),PD合并OSAHS的有22例(36.06%),PD同时合并RBD与OSAHS的有12例(19.67%)。2、PD-RBD组与PD-nonRBD组间的性别、年龄、BMI比较无明显差异,PD合并RBD的病程明显较未合并RBD者长(P<0.05)。合并RBD的PD患者有更长的睡眠总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非快速眼动期睡眠1期百分比(percentage of 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stage1,N1%)及快速眼动期百分比(percentage of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stage REM%)(P<0.05)。两组间的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SL)、微觉醒指数(micro arousal index,MAI)、快速眼动期睡眠潜伏期(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latency,REML)、非快速眼动期睡眠2期百分比(percentage of 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stage 2,N2%)、非快速眼动期睡眠3期百分比(percentage of 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stage 3,N3%)、周期性腿动指数(index of periodic leg movements during sleep,PLM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RBD的PD患者组的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虽较低,但两组间ODI[0.9(0.3-2.8)vs1.3(0.6-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D-RBD组比较,PD-nonRBD组的REM睡眠期的紧张性肌电活动密度(15.98±9.39 vs8.48±6.09,P<0.05)和时相性肌电活动密度(26.51±9.17 vs 14.84±4.10,P<0.05)显著增高。3、与PD-nonOSAHS组相比,PD-OSAHS组年龄偏大(P<0.05)。两组间的性别、BMI、病程、RBD所占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间的颌肌电紧张性活动密度[(13.13±7.87)vs(12.6±9.54),P>0.05]、时相性活动密度[(22.49±11.30)vs(21±8.27),P>0.05]均无显著差异。4、紧张性和时相性下颌肌电活动密度与REM期AHI均无线性相关性。结论:1、PD患者RBD发生率高,年龄偏大,以睡眠结构紊乱为主。REM期下颌肌电活动密度可成为RBD诊断的客观指标。2、PD同时合并RBD与OSAHS常见,RBD肌电活动失弛缓对PD患者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及REM期AHI无影响,RBD对PD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可能存在更为复杂潜在的病理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2008年1月1日到2013年1月1日之间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
研究背景及目的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动脉硬化风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1/3合并高血压,且两者同时存在并互为易感因素,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
目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of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是指发生于食管胃交界区域的腺癌,包括食管远端腺癌和胃近端腺癌。近30年以来,胃远端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
背景和目的: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慢性肝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肝硬化中发病率高达15%,也是引起肝移植围手术期移植肝无功能及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已经成为
目的本文对13例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血生化,免疫指标,肿瘤筛查,脑脊液检查,脑电图,颅脑MRI,治疗及疗效,随访结果进行综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入选2012年07月至201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ACS患
第一部分,Ⅱ期结直肠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检测Ⅱ期结直肠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以及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微卫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间的微血管循环和淋巴循环,是循环系统的中心环节。近年来随着微血管分析和测量的仪器和技术不断发展,对球结膜微循环的认识与研究也逐步
实验背景及研究目的  冠心病是人类死亡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冠心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心肌缺血,挽救缺血心肌的根本性措施是迅速而有效的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但是近
背景和目的特发性基底节钙化(idiopathic basal ganglia calcification,IBGC)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受累的个体呈现各种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等,如偏头痛,帕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