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喘息的危险因素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g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喘息的危险因素,研究不同危险因素对再发喘息的影响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策略。研究方法:选取2016.1月—2018.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呼吸病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492例纳入本研究,按毛细支气管炎后是否再次发生喘息分为喘息组(147例)及非喘息组(345例),对入选病例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危险因素,并计算有不同危险因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几率。结果:1.本研究提示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再发喘息率为29.9%。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湿疹史、家属报告过敏原阳性、家族哮喘史、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烟雾接触、病情严重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发生具有影响作用(P<0.05),其中母乳喂养为保护因素(P<0.05)。3.对以上数据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危险因素有:病情严重、家属报告过敏原阳性、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有烟雾接触。4.病情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16.7%。有过敏原阳性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22.4%。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43.8%。有烟雾接触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48.3%。病情严重合并过敏原阳性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75%;合并有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33.3%;合并有烟雾接触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100%。过敏原阳性合并有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54.5%;合并有烟雾接触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61.8%。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合并烟雾接触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61.5%。同时有过敏原阳性、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烟雾接触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85.7%.同时有病情严重、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烟雾接触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100%。同时有病情严重、过敏原阳性、烟雾接触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50%。同时有以上四种危险因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率为:100%。结论:1.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再发喘息率为29.9%,处于较高水平。2.病情严重、家属报告过敏原阳性、有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有烟雾接触为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危险因素。3.同时有危险因素越多的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再发喘息几率越高。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以及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差异,评估二甲双胍在儿童非酒精性肝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消化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儿61例,随机分为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26例)及二甲双胍组(35例)。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不给予药物干预,仅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二甲双胍组在改善生
目的:研究贫血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中的患病情况,贫血和患儿住院期间预后的关系,及寻找住院期间血红蛋白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科出院的15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及不同年龄贫血阈值,将这些患儿分为贫血和非贫血两组,比较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及住院治疗过程和临床结局。将住院期间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分为小于等于10g/L,大于10g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SRT)对青藏高原地区早产儿RDS的作用,以及在不同海拔高度下其治疗效果有无差异。方法:本研究为青藏高原地区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我们收集了2015年至2017年青藏高原10所医院的早产儿RDS的临床数据,并对其进行合理筛选。根据是否采用SRT和患儿出生地区的海拔高度,将其进行分组,研究同一海拔地区不同治疗方法下RDS患儿的预后情况,以及不同海
目的:研究应用手持式智能肺功能仪,结合中国2016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对儿童哮喘进行自我管理,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呼吸专科门诊就诊的5-14岁哮喘儿112例,根据家长意愿是否同意应用手持式智能肺功能仪行家庭动态监测肺功能,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71例。观察组应用手持式智能肺功能仪居家动态监测,医生端实时监控
目的:肠套叠是儿童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灌肠复位一般是治疗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首选疗法。目前,关于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Ultrasound-guided hydrostatic reduction,UGHR)和透视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Fluoroscopy-guided air reduction,FGAR)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对比研究非常少见。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两种最常用的小
目的:分析影响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黄疸消退及自体肝生存情况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20年8月于我院诊断为Ⅲ型胆道闭锁并行Kasai肝门空肠吻合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患者黄疸消退情况及2年自体肝生存率,应用student’s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分析影
目的:妊娠是育龄妇女的重要生活事件。本研究探讨乐观在关于妊娠晚期孕妇的睡眠质量和焦虑症状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对妊娠晚期孕妇的焦虑症状进行了解,丰富了改善妊娠晚期孕妇焦虑症状的干预措施的理论基础依据,探索干预孕妇主体心理特征乐观的方向,培养乐观的思维方式,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促进母婴健康。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01月,选取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中
目的:对比血液灌流与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伴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1-2019.12我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诊断过敏性紫癜及消化道出血共39例患儿,根据患儿是否行血液灌流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分为灌流组和丙球组,收集临床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调查,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复发及肾脏损伤,从而分析血液灌流与丙种球蛋白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性;结果:1)灌流组20例(包括2例
目的:双酚A(Bisphenol A,BPA)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用于合成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脂。研究发现孕哺期BPA暴露导致子代大鼠股骨、尾椎长度下降、生长板软骨厚度降低、骨骼矿化率下降等。然而,关于孕哺期BPA暴露对子代大鼠长骨软骨内成骨过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饮水染毒的方式对妊娠期和哺乳期母鼠进行BPA染毒,观察孕哺期BPA暴露对子代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终
目的:研究Baska喉罩和I-gel喉罩在小儿眼科全麻手术的应用效果,通过比较气道密封压,通气效果,置入难易程度,首次置入成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行眼科全麻手术8-12岁的患儿60例,采用计算机软件将其随机分配至Baska喉罩组(B组)或I-gel喉罩组(I组),每组各30名患儿。麻醉诱导使用丙泊酚3 mg/kg、瑞芬太尼1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