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伯-格里耶小说与电影中的艺术互渗现象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l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法国新小说家、左岸派电影导演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和电影在理论和艺术手法上的互渗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格里耶“物化”小说中的图像性和电影作品中的文学性因素,深入讨论现象学在格里耶“物化”小说的图像化过程中所起的知觉性引导作用,深入分析新小说派文学理念对格里耶电影在艺术手段创新过程中的观念性引导作用。本论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简要介绍了国内对格里耶小说和电影艺术互渗现象的研究状况。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格里耶所处的时代学术背景出发,首先介绍新小说派发端的时代背景和代表人物,着重论述新小说派的理论思想,分析该派作品在小说艺术手段上的创新之处;其次介绍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肇始原因,着重论述左岸派导演对意识、潜意识因素的关注,分析该派电影作品的美学原则和镜语风格。第二部分主要进行理论阐述,由两大板块构成。“物化的小说世界”板块,通过对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与格里耶双重“物化”小说的对比,得出在物化理论和现象学思想的双重影响下,格里耶小说用图像化物体和碎片化意识消解掉了传统小说的“深度”大厦,同时以与电影相通的中心炸毁和碎片方式,重建了一类具有电影性倾向的小说。“文学化的电影世界”板块,通过对经典好莱坞电影传统与格里耶个人风格化电影的比较,得出格里耶在将复调性、间离效果等文学观念引入自己电影作品之际,实际是在电影领域内实践自己颠覆传统艺术形式的“新小说”观念。第三部分主要进行文本分析,亦分为两大板块。“电影化小说的典型”板块主要结合现象学理论,分析格里耶小说《嫉妒》对主观镜头、变焦镜头、非连贯剪辑、布光等电影技巧的借鉴与应用;“多部电影中的文学意味”板块,主要分析格里耶电影《去年在马里安巴德》中的迷宫叙述,《欧洲特快》中的间离效果,以及电影声音的复调性特征。结语进一步说明,将电影技巧融入小说创作并不是格里耶的独创,在他之前已有许多作家进行过此类尝试;格里耶为电影添加的文学性因素,虽一定程度上给观众制造了观影障碍,但对电影技巧进行现代化的突破仍然相当有益。
其他文献
仿真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实时系统(如核反应堆、军事战场和fly-by-wire系统)的深入研究.用仿真方法解决实时问题,必须首先给出实时系统描述模型.TGM(task graph model)模型是实
办公室的事务十分繁杂,除了完成各种乱七八糟的文字工作之外,处理邮件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更烦人的是,领导要求小秦每次报送的邮件必须同时密送给他一份,难道每次都得手工操作
一个企业网中的应用服务多种多样,各自都提供了安全措施,这必然给用户使用和管理员的权限管理带来不便.为此,设计和开发了一套一次身份认证系统.该系统可与各个应用服务很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