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失衡与政府治理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贫富差距的扩大、公共产品分配的失衡、经济发展存在隐患、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当前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客观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体制性因素是关键。政府在应对社会变迁时显然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自身也陷入了困境之中。行政低效、行政成本过高、腐败现象滋生等问题成为困扰当前政府的主要问题。社会的失衡考量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 改革再好,如果显失公正,则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适时提出,对改革的继续推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政府作为社会的主导者,其行政能力的高低和政策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当政府的因素成为影响社会进程的关键因素时,政府改革也就成为当前中国改革战略发展的核心。因此,笔者认为将兴起于西方的“公共治理"理论引入到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中,探讨政府统治向治理的转变,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政策的品质,以解决社会失衡问题,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兴起于西方的“公共治理”理论,其产生和发展是以各个国家面临的市场失灵、政府失效及公民社会的成长等问题为背景的。而面临问题的相似性与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则为我们在改革中借鉴“公共治理”理论提供了可能性与现实性。尤其是对处于变迁社会中的政府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政府改革成为改革能否继续推进的关键时,“公共治理”理论的借鉴和引用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政府改革困境的全新视角和模式。 任何一种理论、规范的演绎逻辑都不会发生在真空之中,而是与现实中的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虽然“公共治理”理论对我们国家的政府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其借鉴的前提应当是建立在我国现实国情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结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通过两个战略层面的改革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的社会失衡问题。一是政府的自我变革(内部治理):包括理念、结构、管理、技术四
其他文献
经过对西沙永乐群岛8个岛礁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高等植物158种,涉及53科132属,野生植物90种,栽培植物68种.各岛礁植物种类差异较大,晋卿岛124种、甘泉岛56种、石屿1种
期刊
西部生态退耕工程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对参与退耕还林还草的农民和地方政府施以合理的补偿。本文从当前补偿政策的缺陷入手,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构建了
农业养殖业中,池塘养殖河蟹是一种较强常见的方法.本文对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进行说明,对相关管理措施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有关企业或个体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医护人员防护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20年2月11日救治的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