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东部地区位置特殊,四周面临不同的文化群体,是各种文化交织、融合的地方,很早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东周时期,这里又先后先后被戎人和秦人占据,北部又临近鄂尔多斯草原,因此,这里形成了多种文化相交织的局面。金银器并非中原文化特别推崇的器物,但在草原文化的遗存中却经常发现,在整个欧亚草原的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近年来,在甘肃东部的张家川马家塬、清水刘坪等地,陆续发现了东周墓葬,而且土了大量金银器,令人瞩目。而这些金银器又多与传统的中原器物有明显的不同,带有其它文化的特点。因此,这些金银器的发现对于探讨先秦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证据。本文正是以马家塬战国墓发现的金银器为基础,加上周围其它的零散发现,整理这些器物的种类、数量、形制、纹饰等方面,总结其基本特点,重点是种类、形制和纹饰。以便对于这些金银器基本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主要分三部分:首先对以马家塬为主的陇东金银器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再按照形制简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从中对其主要特征进行概括;根据以上金银器的种类,再搜集对比北方草原地区以及新疆地区等地的相关金银器,适当包括一些相近的铜器及其它器物,就它们在种类、数量、用途、形制等主要方面,进行侧重分析比较;之后再根据其文化因素,联系对比周围这一时期前后欧亚草原地区相似类型金银器及其纹饰图案的大体情况及与中国北方地区的相似与区别之处,探讨这一情况出现的背景、原因,再适当联系史料,探讨当时的民族迁徙及一些列民族活动的大概情况,分析其对民族往来及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影响,分析当时的草原游牧民族对于文化传播交流、民族联系的作用,以及欧亚草原地区、新疆地区与陇东地区来往的主要通道;金银器作为草原民族与中原地区、中国北方文化来往联系的物质载体,对于春秋战国时期及以后,我国对于金银器的应用和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对我国装饰风格及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