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的农地整理项目效率评价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ch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严峻挑战。而农地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耕地资源保护、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地利用效益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却出现农地整理项目实施效率低下,效益发挥受到限制等问题。大量文献和工程实践表明,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对农地整理项目全过程进行科学的效率评价。因此,基于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流程建立一套科学的效率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过程的角度对农地整理项目各阶段的工作设定效率标杆并进行科学的效率评价,以此为依据建立基于过程的农地整理项目效率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效率偏低的原因。全文研究内容主要有:(1)农地整理项目的工作结构的分解。在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理论、工作分解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特点,对农地整理项目的工作阶段进行划分。(2)农地整理项目价值链分析。依据价值链理论,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各阶段的价值活动,并构建价值链模型,以期从理论上揭示农地整理项目的价值形成机理。(3)农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模型研究。依据目标设置理论、标杆管理理论等,根据搜集的农地整理项目资料,构建基于过程的农地整理项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构建效率评价模型,并采用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农地整理项目价值的形成是通过项目立项阶段、规划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的价值增值活动逐级汇总形成的。提高农地整理项目价值的关键在于提高该三项阶段的价值,即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果越接近价值目标,则其价值越大,项目效率越高。(2)农地整理项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量化较为全面、客观且非兼容性强,其实用价值较大,适用于当前我国农地整理项目的效率评价。同时,各地区可根据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相关的政策情况,建立不同的标准模型库,以进行科学合理的效率评价。因此,该效率评价模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3)将基于过程的农地整理项目效率评价模型应用于实际项目的效率评价过程中,可实现对农地整理项目的动态监测,起到及时判别纠正的功能,可以对项目实施状况进行及时调整,解决当前农地整理项目后评价滞后性的缺点。
其他文献
本文从“日本主义”兴起的历史语境出发,探讨浮世绘在法国盛行的根本原因,详细考察浮世绘从哪些方面影响了印象派画家的创作,又如何推进了法国对东亚绘画的认识。通过研究,我们可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伟大发现之一,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起着重要作用。十九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
该论文包括了两部分:主要部分为Pd催化的不对称脱羧质子化反应在白坚木替宁型生物碱(-)-Aspidofractinine全合成中的研究;另外还对钯催化的脱羧质子化反应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目前对于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个问题,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所带来的效益是不容忽视的,实施信息化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科学技术水
人巨细胞病毒(HCMV)严重危害人类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仅据临床表现不能对其进行确诊,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早期、快速和准确检测,对及时治疗极为重要,从病毒形态学、免疫学以及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进行到关键时期,农村劳动力职业选择空间狭窄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他们缺少获取较好职位的机会和能力,并且伴生性的其收入水平也将难以提高,
在全球环境恶化,生态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为保证我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森林分类经营的思想—将现有森林划分为公益林与商品林。公益林由政府负责,商品林则按市场
<正> 最近杨宽先生写了一篇从新估定中国用铁时代的论文,他主张西周时代已经应用铁器,他用这个说法来证明西周已进入封建社会。我个人对於中国古史分期的看法是和杨先生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对农地产生大量的需求,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任何社会都会经历农地转变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坚持绿色发展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