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严峻挑战。而农地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耕地资源保护、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地利用效益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却出现农地整理项目实施效率低下,效益发挥受到限制等问题。大量文献和工程实践表明,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对农地整理项目全过程进行科学的效率评价。因此,基于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流程建立一套科学的效率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过程的角度对农地整理项目各阶段的工作设定效率标杆并进行科学的效率评价,以此为依据建立基于过程的农地整理项目效率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效率偏低的原因。全文研究内容主要有:(1)农地整理项目的工作结构的分解。在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理论、工作分解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特点,对农地整理项目的工作阶段进行划分。(2)农地整理项目价值链分析。依据价值链理论,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各阶段的价值活动,并构建价值链模型,以期从理论上揭示农地整理项目的价值形成机理。(3)农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模型研究。依据目标设置理论、标杆管理理论等,根据搜集的农地整理项目资料,构建基于过程的农地整理项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构建效率评价模型,并采用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农地整理项目价值的形成是通过项目立项阶段、规划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的价值增值活动逐级汇总形成的。提高农地整理项目价值的关键在于提高该三项阶段的价值,即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果越接近价值目标,则其价值越大,项目效率越高。(2)农地整理项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量化较为全面、客观且非兼容性强,其实用价值较大,适用于当前我国农地整理项目的效率评价。同时,各地区可根据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相关的政策情况,建立不同的标准模型库,以进行科学合理的效率评价。因此,该效率评价模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3)将基于过程的农地整理项目效率评价模型应用于实际项目的效率评价过程中,可实现对农地整理项目的动态监测,起到及时判别纠正的功能,可以对项目实施状况进行及时调整,解决当前农地整理项目后评价滞后性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