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刺治疗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关刺法治疗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水肿患者,与功能训练组对照,观察关刺治疗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探讨关刺法治疗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66例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扶墙摸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等功能锻炼并配合推拿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取患者患侧上肢肌腱附着点进行针刺。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体积变化(RVC)、水置换法的上肢水肿情况变化。  结果: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体积变化(RVC)、水置换法两种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体积变化(RVC)、水置换法两种检测指标上均具有显著检测方法上也具有差异性(P<0.05)。2.两组的疗效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1%和66%。经秩和检验,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表明对于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治疗,采用关刺和常规功能训练均可有效缓解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症状,而且在总体疗效上有统计学意义,再综合相对体积变化(RVC)、水置换法的改善情况,说明关刺法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功能训练。
其他文献
颈性眩晕是骨伤科常见病,由于多种原因,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对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义,既往文献亦鲜见关于本病诊断和治疗的详细论述。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