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P基因诊断平台的建立和新的HSP致病基因定位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 orSPG)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 hereditary spasticparaplegia,AD-HSP)、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AR-HSP)、X连锁遗传及散发。目前已经克隆了AD-HSP相关致病基因10个,这为AD-HSP基因诊断平台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前期工作中我们通过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51例AD-HSP家系先证者行SPG4基因及SPG3A基因突变分析,诊断SPG4患者20例、SPG3A患者1例,仍有30例AD-HSP家系基因型不明确。   目的:通过对中国汉族人群AD-HSP患者进行SPG4基因、SPG3A基因、REEP1基因(SPG31)、KIF5A基因(SPG10)、NIPA1基因(SPG6)和SLC33A1基因(SPG42)的突变筛查,探讨AD-HSP各亚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突变频率,建立AD-HSP基因诊断平台并规范AD-HSP基因诊断流程。   方法:本研究拟采用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对30例AD-HSP家系先证者进一步进行REEP1基因、KIF5A基因、NIPA1基因和SLC33A1基因突变分析,建立中国AD—HSP人群基因诊断平台。   结果:在30例AD-HSP家系先证者中:发现1例AD-HSP家系先证者存在NIPA1基因的c.316G>C/p.G106R致病突变,证实该家系为SPG6亚型;本组中未发现REEP1基因、KIF5A基因、SLC33A1基因的致病突变;发现KIF5A基因的c.355C>G/p.E119Q、c.1157+50T>G、c.2239-123T>C三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SLC33A1基因的c.847G>A/p.Q283H、c.1266+68A>G、c.1148+139A>G三个新的SNPs;结合前期的工作,本组病例中SPG4亚型最常见(突变率39.22%),次之为SPG3A亚型(突变率1.96%),再次为SPG6亚型(突变率1.96%),SPG31亚型(突变率0%)和SPG42亚型(突变率0%)少见,SPG10亚型(突变率0%)罕见。   结论:本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群AD-HSP家系中,SPG4亚型最常见,次之为SPG3A亚型,再次为SPG6等亚型;进一步证实了NIPA1基因的G106R位点为该基因的突变热点;初步建立了AD-HSP基因诊断平台,制定了AD-HSP基因诊断流程;发现了KIF5A基因三个新的SNPs,SLC33A1基因三个新的SNPs。   背景:目前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克隆了AR-HSP相关致病基因8个,这为AR-HSP基因诊断平台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的:通过对中国汉族人群AR-HSP患者进行KIAA1840基因(SPG11)、ZFYVE26基因(SPG15)、CYP7B1基因(SPG5)和Paraplegin基因(SPG7)的突变筛查,探讨AR-HSP各亚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突变频率,规范AR-HSP基因诊断流程并建立AR-HSP基因诊断平台。   方法:本研究拟采用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对34例中国汉族AR-HSP家系先证者进行KIAA1840基因、ZFYVE26基因、CYP7B1基因和Paraplegin基因突变分析,建立AR-HSP基因诊断平台。   结果:在34例AR-HSP家系先证者中:确诊了11例SPG11患者,共携带16种KIAA1840新的致病突变,突变率32.35%:c.5977C>T/p.Q1993x,c.4668T>A/p.Y1556X,c.6896_68979delCT/p.L2300AfsX2338,c.3719_3720delTA/p.11240VfsX263,c.733_734delAT/p.M245VfsX246,c.7088_7089insATTA/p.Y2363X,c.2163_2164insT/p.1722YfsX731,c.7101_7102insT/p.K2368X,c.6790_6791insC/p.L2264PFSX2339,c.654_655delinsG/p.S218RfsX219,.7151+4_7151+7delAGTA/p.K2384fsX2386,c.3004C>T/p.G1002X,c.6478+1G>T,c.3662_3665delTCAA/p.I1221RfsX1230,c.1755_1758delAGCA/p.P585PfSX623和c.29832984delTA/p.L934LfsX1010;未发现ZFYVE26基因、CYP7B1基因、Paraplegin基因致病突变;发现KIAA1840基因一个新的 SNP c.2244+17T>A,ZFYVE26基因一个新的 SNPc.2301C>T/p.P767S/p.P767T,Paraplegin基因三个新的SNPsc.578A>G/p.K193G、c.2066G>A/p.R689H、c.2181+20G>A。   结论:本研究证实中国汉族人群AR-HSP家系中,SPG11亚型最常见,初步建立了AR-HSP基因诊断平台规范了AR-HSP基因诊断流程;发现了KIAA1840基因的一个新的SNP,ZFYVE26基因的一个新的SNP,Paraplegin基因的三个新的SNPs。   背景:在前面的工作中,我们对51个AD-HSP家系进行SPG3A、SPG4、SPG6、SPG31、SPG10、SPG42各亚型的相关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有29个AD-HSP家系排除了以上致病基因的致病突变。其中一个来自湖南的、三代发病的AD-HSP家系,可以进行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研究。   目的:采用新的技术,初步定位该AD-HSP家系的致病基因位点。   方法:通过采用HumanLinkage-12 Panels连锁分析芯片技术,对该AD-HSP家系SNP位点进行扫描,初步定位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位点。   结果:初步研究发现在SNP位点rs295367至rs10756间相应的LOD值呈正态分布,且在rs10426848位点上有最高LOD值2.10,提示该AD-HSP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上。进入UCSC数据库后确定相应区间为19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19p12-q12区间。经外显子重测序技术,筛选到3个位于19号染色体的候选基因。   结论:初步研究将一个AD-HSP家系定位于19p12-q12区间,最大LOD值为2.10,这可能是一个新的AD-HSP位点,并筛选到3个候选基因。
其他文献
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在国民教育中加强廉洁教育,构建校园廉政文化,是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工程。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迫切需要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大预防腐败力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措
文章提出在眼科教学过程中引入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行为导向教学法,并分析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应用的要点,期望可以通过合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达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大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并很快向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蔓延,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导致这次疫情的病原体已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该病
目的:分析不同带教方式在妇科规范化培训学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室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参与妇科规范化培训的10例学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疾病,因其具有终身带病生存的特点,据
期刊
目的:探讨精细化药房管理在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门诊药房进行研究,其中2016年1-12月为对照阶段,实施常规管理模式,2017年1月-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