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和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内在价值,而且有利于吸引长期稳定的国际资本,并使资金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促进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公司治理也正因此受到重视。特别是随着美国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丑闻的爆发,公司治理开始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和探讨的焦点。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核心内容之一的公司治理也开始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公司治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上市公司因其涉及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而更加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但国内现有的研究仍停留在把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其公司治理问题,未深入剖析每个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和模式。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化,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众多的民营企业通过买壳、借壳上市或者直接发行等方式成为证券市场的一员,民营上市公司也逐渐成为证券市场上一类日益引人注目的主体。民营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成为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因此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基于以下三点:(1)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重要性影响在理论界己经成为一个共识。(2)由于民营上市公司不存在产权不清等问题,该类公司的治理问题必然表现出与非民营上市公司不同的特征,因此对民营上市公司治理问题进行单独研究就显得格外有意义。(3)目前上市的民营企业都是一些实力较强具有相当代表性的公司,通过分析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现状,找到影响中国民营上市企业治理绩效的因素,并相应提出改进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对策对于中国民营公司治理问题的改进和提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全面而系统地剖析了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在民营化理论研究上,为民营经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上,为中国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公司治理实践运用上,为民营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提升治理绩效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首先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回顾了公司治理的基本内容,介绍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并对公司治理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及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研究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从民营上市公司概念的界定、绩效理论的分析、民营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等方面来奠定理论基础。随后以2007年232家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建立多元线性数学模型,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考察民营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各影响因素与公司绩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实证分析中,考虑的影响因素比较全面,主要从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高管激励四个方面来探讨其对绩效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用11个解释变量来进行了定量,还加进了2个控制变量。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结论:(1)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治理绩效呈负相关关系,长期负债与治理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2)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治理绩效成正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与治理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在股本结构中,流通股的比例与治理绩效也成正相关。(3)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治理绩效不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治理绩效很强的正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利于公司治理绩效的提高。(4)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治理绩效无关。高管人员薪酬与治理绩效显著的正相关。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分析,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治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果的基础上,就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优化建议与措施来提高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1)降低民营上市公司整体的负债水平,提高长期负债的比例。(2)提高股权的集中度,增强股权的制衡程度,同时又使流通股发挥其作用。(3)加强董事会治理的作用,特别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4)加强对高层管理层的激励作用,特别是在高管年薪方面激励。本文的主要贡献:(1)国内很多的研究都停留在把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上市公司治理绩效问题,未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本文着重针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探讨其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2)现有关于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研究文献,很多都是从股权结构等单方面来进行研究,本文则立足多因素与多视角,特别是对影响治理绩效的内部因素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3)本文以截至2007年底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时间上体现了“新”与“近”的要求特点。(4)提出系统的改进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相关建议。本文研究的最后,是基于实证基础上对改进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相关建议。在相关内容中,主要是比较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与一般公司治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异同点,找到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实证结果,提出系统的改进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提高和改善有所裨益。本文的不足(1)由于条件的局限,实证分析中仅选取了2007年的截面数据,有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2)由于某些因素无法量化方面的原因,关于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本文仅仅只是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方面进行探讨,没有考虑外部机制的影响。这是本文最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