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升级,生产性服务贸易已上升为服务贸易的主体内容,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世界服务贸易格局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正确判断和把握世界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的现状作出积极的政策调整,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与贸易结构的优化,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经济学角度加强对生产服务业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完善服务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第一章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和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进行了总结。第二章首先探讨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理论基础,说明了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适用性;然后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归纳出现有的对该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理论模型、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制造业和货物贸易关系几个方面。第三章描述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出口竞争力分析。首先从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整体水平、增长速度、进出口结构四个方面描述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然后通过对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四个指标,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现状。第四章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了VAR分析,得到影响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以及现阶段各影响因素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影响程度。第五章以美国、日本、印度作为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比较的研究对象,从整体和部门两个视角分析同一时期四个国家在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并且比较了我国与其他三国在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和竞争力的差距,总结了各国在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经验和启示。第六章根据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印度三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长期看,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需要完善我国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应加快生产性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升级,合理的开发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度;从短期看,应增加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FDI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提升效应,发挥货物贸易的协同效益,并且实施企业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