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诗歌语言的语义模糊特征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ewong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子诗歌作为中国当代新诗中最为典型的象征主义作品,跟朦胧诗,先锋诗一样,有着语义晦涩、辞面与辞里意义不一致的现象。海子诗歌的语义模糊在以前的研究中更被看作一种文学创作风格的问题,而没有人从纯粹语言学的角度进行过研究。其实海子诗歌的成功不单是缘于诗人率真的情怀和对真理、人生的关照和热爱,更重要的在于他的诗歌在语言上的锻造、节制、策略上的不同凡响。自从九十年代以来,海子诗歌作为现当代文学关注的热点之一,被众多人文学者从创作动机、诗歌风格、美学特征等众多文学层面作过多重解构,而作为思想载体的语言,以及作者使用语言的技巧和特点却几乎被人们所忽略。因此对海子诗歌语言文本本身进行单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解开海子诗歌的语义悖论:既意义模糊,又充满优秀诗歌所具备的撼动人心的力量。 对海子诗歌语言作研究不同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层面的诗歌研究。在古希腊,贺拉斯的《论诗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更多的是从语法、修辞、用词等方面来讨论诗歌的问题,这说明,西方传统的诗歌研究其实是典型的语言学研究。而在中国自从《尚书·尧典》当中提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诗论观点后,中国文人对诗歌的研究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创作动机论”(诗言志),“意境论”(歌永言),“格律论”(声依永,律和声)这种三段论模式。而且在清代以前的诗论作品中几乎没有单纯从语言学角度观照诗歌的作品,只是有些论述涉及到诗歌的音韵和修辞的问题。这与西方相比,虽然是一个民族取向的问题,但不能不说是一种研究上的缺失。 诗歌语言作为文艺语体,其语义模糊的特征与语言追求语义明晰的功能相悖,而以海子为首的当代诗歌,尤其朦胧诗,象征主义,先锋诗派,非非主义,它们诗派的诗歌却以晦涩难懂著称。如果我们揭开海子诗歌语言特征形成的原因之谜,还可以由此及彼,明白朦胧诗之所以朦胧,先锋诗之所以先锋,很大程度上不是由诗人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所决定,而是由诗人的语言方法所决定,这就可以解答许多纯文学理论回答不了的问题,同时这种对当代诗人的诗歌语言作语义学的专题还可以使80年代到90年代热闹纷乱的新诗理论在直面语言为对象的语义研究中露出本来面目,对中国当代诗歌研究更上一层楼也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他文献
作为盛唐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李颀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七言诗得到了历来诗评者很高的赞誉,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李颀的研究逐渐深入,尤其是肯定了其边塞诗、音乐诗、人物诗的成就。
本文从对汉诗的“现代诗体”和“现代诗质”的考察着眼,根据朱湘诗歌创作的几个时期展开论文,主要论述朱湘在自由诗和欧化诗之外开辟的另一条创造汉诗的“现代诗体”的试验之路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ultilevel modular converter,MMC)具有高度模块化、输出波形谐波含量低、开关频率低等优点,因而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处理直流侧故
文章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四个方面入手,论述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关键策略与要点,望能够有助于提高造价管控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近来,很多朋友们身上出现了一些皮肤的问题,往往是红色的疹子,我接到了几个电话,都是此类问题,在身上的各个部位,我一听,知道了,这是这种天气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了。  此时是暑热的天,同时一般湿气也比较大,现在北京就是闷得很,有的时候还下雨,可是下完了雨并没有凉快多少,然后马上又热,湿气郁蒸在空气中,这就形成了湿热,我们此时很容易被这个湿热之邪侵袭。而皮肤出现的这些红色的疹子,往往就是湿热导致的。  
期刊
市政排水工程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其施工过程的有效性,是市政工程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文章积极探析市政排水工程的施工问题和策略。
近年来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白热化,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加强建筑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效率,增加建筑企业的
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喜怒哀乐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食物能令人感到愉悦、舒畅、安宁,有的食物则使人焦虑、忧郁、烦躁。有关专家为了帮助人们调整情绪,针对某些性格开出了一些相应的饮食处方。  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人:容易因偏食而引起营养不良,如暴饮暴食更易强化极端、一面倒的个性。要想调整这种极端情绪,首先要改掉糖分摄入过量的习惯,适当多吃些鱼类食品,多吃绿色蔬菜或胡萝卜。不要吃过咸的食物,以免加重焦虑情
期刊
本文对20世纪西方文学文本理论进行了解析。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论述了四种不同的文本观:第一,把文学作品视为作者情感的表达、意识的显现的作者中心论,其实质是“作品观
成长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生理与文化现象,本文将其限定为现代意义上的青春期成长,即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原始社会以成年仪式来确定成年,赋予参与者以明确的社会身份及相应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