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环境与人类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并对区域内的动植物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社会的进步、城市的扩张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污染物大量进入土壤环境提供了途径。其中,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尤为严重。由于重金属元素一旦进入土壤,很难随着生物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等过程分解,极易引起大气、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对动植物有严重的毒害作用,且会随着食物链进行累积,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重金属污染在近些年来倍受关注。本文的研究区为吉林市北部。该区是重要的商品粮产区,且靠近吉林省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众多,污染源也较多,重金属污染一旦爆发,危害极大。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总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As,Cd,Cr,Cu,Pb,Hg,Ni,和Zn等八种重金属元素进行环境污染评价,旨在为该区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和对应深层土壤的系统采样及分析,研究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统计规律、不同深度上的含量变化规律和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之上,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研究区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潜在生态指数法四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揭示研究区内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并研究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作为环境评价标准的可行性。通过淋滤实验,对比研究了pH值、温度、时间对土壤重金属元素淋出的影响。通过对该区土壤元素的主要输入和输出途径的系统调查分析,计算了土壤Cd、Hg元素年输入通量和输出通量,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土壤Cd、Hg潜在的污染风险进行了预测。本研究对吉林市北部土壤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